五加皮《本经》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

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 【别 名】五加《本经》,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本便方》,白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刺五加。植物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基 原】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正名释义】本品以五叶交加者良,入药系其根皮,故名。 【别名释义】《本草乘雅半偈》云五加皮“茎类藤葛,高六七尺或丈余,枝茎交加,间有刺,因名白刺”。“四月花白子青,六月子转黑,得霜则红紫相间,文彩陆离,因名文章草。十月采根,皮黄黑,肉白色,内骨坚劲,因名木骨。”《本经》为豺漆,《别录》一名豺节,按陆佃《碑雅》云:“俗云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棘。”五加根若荆根,坚如柴,硬如木骨。漆者,黑色也,其根皮色黑故名。俗名追风使,以渍酒疗风也。其树分雌雄,雄者三花,雌者五花。苏颂为阳人使阴,阴人使阳,剥皮阴干。余诸名乃由刺、叶之形而名也。 【推演性能】具刺者,性多温,况五加根坚如骨,味辛疗风湿,以坚筋骨。辛散可活血祛瘀,温通中阳。湿去则骨壮,风去则筋强,共奏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之功。《本草经疏》云:“肝肾居下而主筋骨,故风寒湿之邪多自二经先受,此药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二脏得其气而诸证悉瘳矣。” 【传说故事】五加皮也是道家服食之品,煮根茎酿酒饮用,最为益人,且补精强志。相传“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饮用的就是五加皮煮的酒。还留下了煮酒之法:用五加皮、地榆各一斤,袋盛,人无灰好酒二斗中,大坛封固,置大锅内,文武火煮之。取出火毒,以渣晒干为丸。每旦服五十丸,药酒送下,临卧再服,添精补髓,功难尽述。民间赞云:“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古代人们把能善诗文作为学识才华的标志,因此,人们就用五加皮等补益的方法作为增加智力的手段,故五加皮又称为“文章草”。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