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咬伤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蝼蛄、咬螫、有恙。

治法

注射血清后,可以中草药药水泡患处,避免扩大,同时将坏死组织去除。然后外用熊氏再生膏,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的恢复。治疗过程均应兼顾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同时进行,只有这样在确保抢救生命的同时,尽量减轻蛇伤溃疡的后遗症。虫咬伤一般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如被虫蜇处有奇痒感,可涂以清凉油等止痒药。对蜈蚣咬伤者,可用雄黄、明矾等量研成粉末,凉水冲和后涂在患处。对于蜂咬伤,应先用胶布粘除带有毒囊的蜂刺,或用镊子拔除,但钳除要避免弄破毒囊,然后在被蜇处用稀释的双氧水搽洗,最后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敷在局部红肿处,以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在婴幼儿使用上述带有刺激性止痒药膏时,切勿误入眼睛,以防止产生意外。虫咬伤患者还可服一点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等,有皮肤感染者,应用抗菌素治疗。对蜂蜇后的中毒反应,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临床表现

1.蚊、蠓叮咬表现因人而异,有的人只出现针尖至针帽大小的红斑疹或瘀点,毫无自觉症状;有的则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自觉瘙痒。婴幼儿面部、手背或阴茎等部位被蚊虫叮咬后常出现血管性水肿。 2.蜂螫伤螫伤后立即有刺痛和灼痒感,很快局部出现红肿,中央有一瘀点,可出现水疱、大疱,眼周或口唇被螫则出现高度水肿。严重者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等全身症状或抽搐、肺水肿、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螫伤后7-14天可发生血清病样迟发超敏反应,出现发热、荨麻疹、关节痛等表现,毒蜂螫伤者还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和肝损害等。 3.蝎螫伤螫伤后局部即刻产生剧烈疼痛,并出现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水疱或瘀斑、坏死,甚至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这是溶血性毒素所致。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流泪、流涎、心悸、嗜睡、大汗淋漓、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精神错乱、甚至呼吸麻痹导致死亡,这是神经性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引起。幼儿如被野生蝎螫伤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病因

所谓的虫咬伤,指的是昆虫对人体的损害,不同昆虫所含毒液不一样,对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也差异很大,轻者为轻度红斑、丘疹或风团,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及疼痛感,重者可出现皮肤广泛损伤或坏死,关节痛等,严重的甚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