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化寒痰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6.5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寒痰、咳嗽、呕吐、痰白、痰多、痰稀、畏寒、小便清长、脉沉滑、舌质淡、苔白滑、痰涎、胃脘胀满、肢冷、温化寒痰。

肺俞脾俞肾俞阴陵泉

材料获取与鉴别


温中散寒,和胃化痰。主治寒痰咳嗽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或胃脘胀满,呕吐冷涎,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滑。

各穴均可用毫针针刺,脾俞、肾俞针补加灸,肺俞、阴陵泉针泻加灸,留针15~20分钟。

各家论述

肺俞为肺之背俞穴,针泻加灸,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脾俞为脾之背俞穴,针补加灸,健脾益气,气行津布,痰湿得化;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属水,针泻加灸,可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以杜绝生饮之源,两穴相配,温阳化气,化痰祛湿。肾俞为肾之背俞穴,《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素间·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针补加灸,温阳化气,水液蒸化,则痰无从生。

临床应用

本方为治疗寒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清稀色白,或呕吐冷涎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属寒痰内停者。若以下症状突出,可灵活加减变化。 1.痰多欲呕加内关、足三里以和胃降逆止呕。 2.咳喘甚者加定喘、天突以理气豁痰,降逆平喘。 3.食少便溏,形寒肢冷加神阙、足三里、天枢以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涩肠止泻。

备注

1.温阳化饮方脾俞中脘天枢水道阴陵泉足三里(邱茂良《针灸治法与处方》) 2.温化寒痰方肺俞肾俞天突中脘气海丰隆(邱茂良《针灸治法与处方》)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