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痧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5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痧、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红疹、发热、烦渴、壮热。

治法

1.一般对症疗法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 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无症状感染者无需特别处理。 有严重症状者应相应处理:有明显出血者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血,肺炎、呼吸窘迫、黄疸、心脏瓣膜畸形、视网膜病等处理原则同其他新生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青光眼者需积极处理,白内障治疗最好延至1岁以后,早期和定期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早期诊断耳聋而及时干预。

临床表现

风疹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最为常见。 1.获得性风疹 (1)潜伏期14-21天。 (2)前驱期1-2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3)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可有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等。 (4)无疹性风疹风疹患者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无皮疹;也可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患者。显性感染患者和无皮疹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母体在孕期前3个月感染 RV可导致胎儿发生多系统的出生缺陷,即 GRS,感染发生越早,对胎儿损伤越严重。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者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甚至累及全身各系统,出现多种畸形。新生儿先天畸形多为先天性风疹所致。多数先天性患者于出生时即具有临床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症状和新的畸形。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病毒分离风疹患者取鼻咽分泌物,先天性风疹患者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 RK-13、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系(Verocells)或正常兔角膜异倍体细胞系(SIRCcells)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3)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测定,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血凝抑制试验最适用,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个月后降至开始时的水平,并可维持终生,用以检测风疹特异性抗体 IgM和 IgG。局部分泌型 IgA抗体于鼻咽分泌物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检测风疹病毒 RNA。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粗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2.辅助检查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

病因

风痧一般指风疹。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目前没有特异性方法治疗风疹,但是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