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肩不举、肩痛、麻木、活动不利、运动障碍、肩部病证。
肩髃肩醪肩前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
通经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肩部的沉重、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运动障碍等症。
疼痛者针用泻法,瘫痪者针用补法,可灸。
各家论述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手太阳络脉“络肩髃”;手阳明经“上肩,出髃骨之前廉”;手阳明络脉“上乘肩髃”;手少阳经“循膈外上肩”。若感受风寒湿之邪,经脉阻滞,或跌仆损伤,气血瘀滞,或气虚血少,经脉失养,均可造成肩部的沉重、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运动障碍等症。 肩髃、肩醪、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和手太阳经穴,加奇穴肩前和阿是穴均为局部取穴,疏通肩部经络气血;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配手阳明大肠经曲池以疏经活络,同时与肩髃穴远近相配,疏调阳明经气;阳陵泉为筋会,擅治一切筋病,同时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与肩贞上下配穴,疏通少阳经气。
临床应用
本方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部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 1.肩周炎肩前部痛为主者加尺泽穴;手太阴肺经经筋“结肩前髃”,尺泽为肺经合穴。肩外侧部痛为主者加合谷、偏历穴,手阳明经行于肩外侧部,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可疏经络之风热,宣通气血;偏历为大肠经之络穴,善治经气痹阻不通畅。肩后部痛为主者加后溪穴,手太阳经行于肩臂外侧后缘,取远端的输穴后溪,可温散太阳经风寒之邪。腋部痛为主者加极泉穴,极泉为治腋肋痛之要穴。此外,无论哪一部位的肩痛,均可配条口透承山,属上下配穴法,为治疗肩周炎之经验穴。 2.颈椎病神经根型加颈部夹脊、风池、风府、合谷穴。颈部夹脊可有效改善颈部的气血循行,调畅局部气血;风池、风府为治风要穴,可祛风、舒筋、化湿、调气;合谷可助疏散颈部经络之风邪,宣通气血。 3.臂丛神经痛加极泉穴,向腋腔方向透刺,避开腋动脉,因腋腔深部有臂丛神经及其分支通过;若疼痛放射至桡侧,加曲池,其深部有桡神经干通过;放射至尺侧,加小海,其深部有尺神经干通过。
备注
1.肩髃、天井、曲池、阳谷、关冲。 2.肩髃、肩醪、肩贞、肩前、阿是穴。 3.肩髃、肩贞、阿是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火罐;或皮肤针叩刺出血,拔火罐。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