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波高尖、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尿酸碱度降低、血红蛋白增多、太商庚金、呼吸衰竭、心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肥大、右心室肥大、喘息、发绀、乏力、呼吸困难、咳嗽、咳嗽气短、咳痰、气喘、气促、气短、气急、桶状胸、下肢水肿、月丘萎缩、掌紫。
治法
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下肢浮肿等,并有前述的心电图、X线表现,参考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 2.风湿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疾患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3.原发性心肌病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等。
临床表现
临床以久咳喘嗽,心悸,动辄气促,伴见浮肿,唇舌紫暗等为特征的肺系病重症。
检查
1. 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增大征,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 2.心电图 检查 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 V5导联 R/S≤1;V1导联 R/S≥1;a VR导联 R/S或 R/Q≥1;V1- V3导联呈现 QS、Qr、qr(需除外心肌梗死);RV1+ SV5>1.05m V; 肺型 P波:P波振幅≥0.22m V或振幅≥0.2m V,呈尖峰型;或低电压时 P波振幅>1/2R波,呈尖峰型;P波电轴≥+80°。次要条件为:肢体导联低电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具有1项主要条件即可诊断,2项次要条件者为可疑。 3.超声心动图 检查通过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增大等指标,以诊断肺心病。 4.血气分析 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当 PaO2<8.0 kPa(60m mHg)、PaCO2>6.6 kPa(50m mHg),表示有呼吸衰竭。 5.血液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病人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改变;血清钾、钠、氯、钙、镁均可有变化。除钾以外,其他多低于正常。 6.其他肺功能检查 对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人有意义。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病因
因肺病日久,痰饮瘀结,瘀阻心脉所致。
疾病预后
肺心病一般指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