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倒拽九牛尾势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2K

小结

本导引法可用于:胃经证、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痛、膝痛、热病、发狂、无力、胃肠病。

可用于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消除有气无力的生理现象,同时还能提高胃的功能。有助于调理养护脾胃,防止胃肠道疾病的产生。

(一):右脚向右方跨一大步,屈膝下蹲呈马步。两掌心相对在小腹部呈拧物状,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握拳,左右用劲分开,同时右转成弓步,后腿绷直。右手攒拳,目注拳眼,成右倒拽牛尾势。 (二):转身,还原成大马步。两掌心相对在小腹部呈拧物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手握拳,左右用劲分开。同时左转成弓步,后腿绷直。左手攒拳,目注拳眼,成左倒拽牛尾势。 (三):左势与右势合为一次,导引7次后还原成大马步,两手握拳收于肋下。起身的同时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恢复松静站立。

来源

倒拽九牛尾势疏导足阳明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行上结于大转子部,再向上沿胁部联系脊柱。其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之筋结于腓骨部,合于足少阳经筋。直行者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于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部,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纲”(下睑)。另一支,从面颊结于耳前部。 足阳明胃经失调常表现为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备注

1.倒拽九牛尾势疏导足阳明经筋,该筋起于足中三趾,结于膝。医经云:膝为筋之府。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所用的是劲而不是力,劲来源于筋,故亦名“筋劲”。 2.经常导引此势可运用筋劲,使气与劲相合,消除有气无力的生理现象,同时还能提高胃的功能。 3.中医学认为,胃与脾相表里。脾胃是后天之本,至为重要。如能在餐前、餐后适时导引倒拽九牛尾势和收势导引法,有助于调理养护脾胃,防止胃肠道疾病的产生。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