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啼哭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啼哭、有恙。

临床表现

常见证候 脾经虚寒啼哭:夜间啼哭不歇,或曲腰而啼,啼而无涸,哭声时高时低,声常不扬.喜伏卧.面青手腹俱冷,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脉象沉细,指纹淡红沉滞。 心经积热啼哭:夜间啼哭,哭声有力,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薄,脉数有力,指纹色紫。 心虚禀弱啼哭:夜间啼哭,哭声无力,低沉而细,伴虚烦惊惕不安,消瘦,低热,唇舌淡红或见樱红,舌尖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指纹淡红。 受惊恐惧啼哭:夜间啼哭,多泪,睡中惊惕易醒,振动不安,忽而啼叫,口出白沫,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大便青绿色,舌苔多无明显异常,脉象夜间可现弦急而数,指纹青紫。 伤食积滞啼哭:哭声嘹亮,时哭时止,腹痛拒按,呕吐乳片,不欲吮乳,大便或秘,或泻下酸臭不化之乳食,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紫滞。

病因

小儿啼哭,简称儿啼,是指新生儿或婴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啼哭过频而言,多见于半岁以下的乳婴儿。本症包括《诸病源候论》的"躽啼"、"夜啼",《颅囟经》的"惊啼",《小儿药证直诀》的"胃啼",《幼幼集成》的"拗哭"等。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