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推拿法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0.0K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眯眼、近视。

近视(Myopia)是指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屈折后,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焦点,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病证,古称“能近怯远症”​。清代黄庭镜在《目经大成》中始称“近视”​。其中有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经常眯眼视物者,又称“近觑”​。本病多发生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1.治法: 补养精血,通络明目。 2.手法: 一指禅推法、推法、抹法、按法、揉法、擦法、扫散法、点法、掐法、搔法、叩法、拿法、弹拨法。 3.取穴与部位: 睛明、攒竹、印堂、鱼腰、瞳子髎、阳白、四白、神庭、头维、翳风、丝竹空、百会、承泣、巨髎、颧髎、下关、颊车、太阳、角孙、率谷、四神聪、风池、风府、天柱、合谷、养老、光明、眼眶周围、眼部、头部五经、颈项部等。 4.操作: (1)一指禅推眼眶 患者仰卧,双目微闭。医者坐其头侧,用轻快的一指禅偏峰推法从睛明推至攒竹穴,再沿眼眶作横“∞”形施术,操作1~3遍。 (2)推、抹面部 医者用双拇指从印堂至神庭交替用拇指推法,抹前额(先自印堂→鱼腰→瞳子髎,再沿额中→阳白→太阳,最后自神庭→头维)​,抹眉弓、眶上缘、眼球、眶下缘,分抹颧髎一线(睛明、巨髎、颧髎、下关)​,各操作2~3遍。 (3)按揉经穴 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睛明、翳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百会、头维、神庭、承泣、四白、巨髎、颧髎、下关、颊车、太阳、角孙、率谷,操作3~5分钟。 (4)擦、扫胆经 医者用中指按揉两侧耳周发际线,操作2~3遍;然后用食中指上下擦耳前后胆经,各2~3遍;最后扫散胆经,操作2~3遍。 (5)搓掌熨目 医者双手掌搓热,熨目2~3遍。 (6)分推头部经脉 医者用双拇指沿头部督脉、膀胱经自前向后进行分推,操作2~3遍。 (7)按揉头部经穴 医者用双拇指沿头部督脉、膀胱经自前向后分别交替点按至头顶部,操作2~3遍;然后掐揉百会、四神聪穴,各操作2~3遍。 (8)搔、抹、叩击头部 医者用搔法于头部督脉、膀胱经施术,然后用掌根抹颞侧胆经,中指叩击神庭、百会穴,五指尖叩击头部督脉、膀胱经,各操作2~3遍。 (9)拿五经及项后肌群 医者一手托住枕后,另一手自前向后拿五经,然后自下而上拿揉项后大筋,操作2~3遍。 (10)抹、点项后部 医者双掌交替抹项后部,点按风池、风府穴,然后弹拨天柱穴,各2~3遍。最后,按揉合谷、养老、光明穴结束治疗,操作1~3分钟。

来源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不足,致睛珠异常为病;或因近距离夜读,书写姿势不当,照明不足,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心阳不足 心主血脉,内寓君火,心阳衰弱,目窍失其温养,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而致近视。 2.肝肾亏虚 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则能视;肾藏精,精生髓,久视伤目或过劳伤肾,髓海空虚,目失所养,而致近视。 3.脾胃气虚 脾虚气弱,气血生化不足,脾气失于升清,目失所养,而致近视。如《兰室秘藏》所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小学生的视近过度可能是单纯性近视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轴性近视最为常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延长,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所致。本病发病缓慢,多诉有远距视物模糊或体检时发现。由于现代医学尚无可靠、有效治疗眼轴延长的方法,故其病程漫长而难以逆转,有严重并发症者可致盲。

临床应用

1.推拿治疗假性近视效果尤佳,且对真性近视也有一定效果。年龄越小则疗效越好,以12岁以下患者疗效最为显著。 2.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散瞳检影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必要时进行眼底检查及眼轴测定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近视尚无较好的治愈手段,防重于治,如避免用眼过度、养成良好的用眼及学习习惯、及时减轻或消除眼疲劳等症状,是防治该病的基本措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