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饮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腹腔积液、心悸、便干、便结、便溏、肠鸣、乏力、泛吐清水、腹大、腹痛、腹胀、腹胀腹痛、腹胀神疲、口渴、目眩、纳差、气短、神疲、体重下降、头昏、脘痞、消瘦、压痛。

治法

1中医辨证施治 (1)痰饮中阻证证候:脘腹胀满,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肠间漉漉有声,或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苔白腻或黄,脉沉弦或伏。治则:攻逐水饮。主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方药:甘遂、半夏、芍药、甘草。 (2)脾阳虚衰证证候:胸胁支满,脘腹痞胀且喜得温熨,畏冷背寒,呕吐痰涎或水液,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食少便溏,形体逐渐消瘦,苔白滑,脉弦细而滑。治则:温脾化饮。主方:苓桂术甘汤。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2.西医治疗 (1)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止酸剂等药物治疗。 (2)康复治疗 1)宜食: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一定要全面,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 2)禁忌:尽量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烧烤、腌制等食物,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吃生冷食物。

临床表现

临床以脘腹痞胀,腹中水声漉漉,呕吐水液等为特征的脾系病。

检查

X线腹部平片可见腹部有液平面及积气。

病因

因腹部手术后,或因胃反等病,使脾胃受损,运化输布失常,水饮停聚于胃肠所致。

疾病预后

胃饮即胃肠积液。胃饮是是古代所指的狭义痰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现代一般认为胃饮(胃肠积液)是因腹部手术后,或因胃反等病,脾胃受损,运化输布失常,导致水饮停聚于胃肠。以脘腹痞胀,腹中水声漉漉,呕吐水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痰饮类疾病。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