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寒里热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表寒里热、浮紧脉、浮脉、数脉、寒热错杂、便结、恶寒、恶寒发热、发热、烦渴、烦躁、喉痛、咳嗽、咳痰、咳痰不爽、口渴、脉浮迟、脉紧数、尿黄、气喘、舌红、身痛、苔黄腻、痰白、痰黄、痰黏、头身痛、头痛、无汗、咽干、咽喉干痛、肢体酸痛。
治法
表寒重里热轻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方药:大青龙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表寒轻里热重汗出而喘,身热或肌表无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表寒里热同重发热恶寒并作,呈阵发性,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舌微红。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常用药: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临床表现
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浮数,可伴见咳嗽、痰黄,咽痛,口渴,或烦闷,气促,便秘等表寒与里热征象同时并见为特征的证候。
None
表寒内热证
病因
因外邪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内有郁热,寒邪外束所致。
疾病预后
表寒里热证,中医病证名。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