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分证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有:外感、温病、热病、风温、湿温、暑温、舌点刺、舌红、舌绛、数脉、细数脉、已病、斑疹、不寐、春温、伏暑、惊厥、秋燥、营分、不渴、不饮、发斑、渴不多饮、渴不欲饮、口干、口渴、脉数疾、脉细弱、脉细数、舌红绛、身热、神昏、失眠、睡眠障碍、苔光剥、心烦、夜热早凉、夜甚、谵语、壮热。
治法
清营泄热,清心开窍。常见病 1、风温 见本证见其发于冬春,来势较急,发展迅速。若证见舌质红绛,心烦躁扰,身热夜甚,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等为邪热内陷营分,营阴耗损所致, 治宜清营泄热,冀其透热转气, 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 2、春温 属伏气内发,见于春令,有身热夜甚,心烦躁扰,咽干而不甚溽,或时有谵语,舌红绛无苔,脉细数,多为阴气素虚,热邪内灼,营阴耗损,心神被扰所致, 宜清营泄热, 方选清营汤。 3、暑温 传变迅速,或经气分而内陷心营,或猝中暑热,内闭心包,所谓"暑易入心",即是此意,其自气分内陷者,证见身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甚或昏迷不语,舌质红绛,脉细数,其暑热猝中者,证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口噤,舌绛脉数, 治宜清心凉营,泄热开窍, 方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4、伏暑 乃因伤于暑热遏于湿邪,症见发热夜重,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渴不欲饮,目赤唇红,小便短赤热痛,舌绛,苔黄腻,脉细数等,治宜清心凉营,清泻火府,方用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若痉厥并发者, 宜清热息风,开窍透络, 方用犀羚三汁饮《通俗伤寒论》。 5、湿温 由湿热化燥,伤及营阴,舌色红绛,热势缠绵。若舌转光剥,为阴液将竭,每易动血, 宜清营增液, 药用西洋参、大生地、茯神、麦冬、天冬、白芍、花粉、玄参、知母、炙甘草等,以防不虞。 6、秋燥 常见舌绛无苔,神昏谵妄由燥热伤营,邪闭心宫所致, 治宜清润开透,如犀角尖、鲜生地、连翘心、银花、鲜石菖蒲、芦笋、梨汁、竹沥、和姜汁少许之类。
临床表现
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指纹紫滞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温热疫毒等邪入里,或内陷营分,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致。
疾病预后
本证可由气分证不解,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或由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逆传心包";亦有营阴素亏,初感温热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
备注
营分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温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根据温病邪热的兼挟不同,营分证候又有不同的证型。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等各种温病的深重阶段。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