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中耳炎、面瘫、耳聋、耳鸣、耳鸣耳聋、高热、寒战、慢性面容、脓稠、脓臭、脓黏、呕吐、听力下降、头痛、眩晕、溢脓。
治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 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并尽可能恢复听力。 1.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中耳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局部治疗 (1)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可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局部用药,通常采用双氧水洗耳后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滴耳。 (2)活动期则以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为主,尽力保留听力相关结构。可根据病情采取局部用药进行观察和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传统上将本病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国内外的研究又将其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其主要症状为: 1.患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单纯型脓液一般较稀薄,无臭味,而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如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程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耳鸣部分病人可出现耳鸣。 4.其他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提示患者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就诊,积极采取主动有效的治疗。
检查
1.鼓膜检查 鼓膜穿孔大都位于鼓膜紧张部,大小不等,可分为中央性和边缘性,从穿孔处可看到鼓室内黏膜充血,肿胀增厚或有肉芽和息肉。 2.听力学检查 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程度轻重不一,少数可为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 3.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 单纯型炎症主要局限在鼓室黏膜,乳突多为气化型。骨疡型黏膜增厚或有肉芽生长,乳突多为板障型或硬化型。胆脂瘤型可出现骨质破坏。
病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病程一般超过6-8周,反复患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