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湿化痰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3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恶心、肥胖、呕吐、身重、痰湿、头重、眩晕、困倦、脉濡滑、纳少、苔腻、痰涎、胸脘痞闷、燥湿化痰。

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丰隆

材料获取与鉴别


理气和中,化痰降浊。主治痰湿证。胸脘痞闷,恶心纳少,呕吐痰涎,头重眩晕,身重困倦,形体多肥胖,舌苔腻,脉濡滑。

各穴均可用毫针针刺,足三里、阴陵泉针补加灸,其余腧穴针刺泻法,留针15~20分钟。

各家论述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功擅理中调气;足三里为胃之合穴,功擅健脾和胃。两穴配伍,可健运脾胃,通调腑气,清升浊降,则痰浊除,故《行针指要歌》曰:“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脾胃为生痰之源,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络于足太阴脾经,功擅化痰降浊,为治痰之要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可健脾利湿。二穴配伍,则理脾化湿、除痰降浊。

临床应用

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舌淡而胖、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痰湿者。若出现以下症状者,可灵活加减变化。 1.中风若痰浊内盛而动风,症见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突然仆倒、口眼歪斜、舌强不语、四肢麻木、偏瘫等,可加内关、水沟以开窍醒神,加太冲以平肝息风。 2.郁证痰气郁结,兼见精神抑郁、忧虑多愁、哭笑无常、自语或不语者,可加太冲、内关,以疏肝解郁,开窍醒神。 3.乳癖痰浊内结于乳房而见乳房肿块者,宜加膻中、乳根、太冲以宽胸理气,散结通络。 4.瘰疠瘿瘤痰浊结于颈项、腋下而为凛病者,可加灸肩井、肘尖、阿是穴以散结消凛;痰浊结于颈而见颈前喉结两侧漫肿或结块,并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可加天突以疏通任脉、化痰降气,加太冲以行气散结。 5.痴呆若痰阻脑络,兼见神情淡漠、善忘迟钝、寡言少语者,可加四神聪、神庭、内关、太冲以疏经通络、开窍醒神。 6.眩晕若痰浊上蒙导致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者,可加头维、百会通络开窍。

备注

1.健脾化痰方肺俞太渊脾俞太白丰隆(肖少卿《中国针灸处方学》) 2.燥湿化痰方肺俞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丰隆(邱茂良《针灸治法与处方》)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