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扰神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脑证、痰热、滑数脉、热证、痰证、疲劳、嗳气、不安、多梦、恶心、精神不振、口苦、口黏、呕恶、情绪不稳、舌红、失眠、嗜睡、睡眠不宁、睡眠障碍、苔黄腻、痰多、痰多胸闷、头昏、脘痞、心烦、胸闷、易醒、谵语、肢体倦怠。
临床表现
1、癫狂 临床多见心烦,心悸,重则胡言乱语,狂躁妄动,便秘尿黄,脉数,苔腻等,多因情志不畅,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火上扰,心窍蒙蔽,神志逆乱所致,治宜涤痰清火,镇心安神,方选生铁落饮《医学心悟》。 2、不寐 临床表现为不宜入眠,甚则整夜不眠,心烦易怒,舌尖边红,脉弦等,多因痰火上扰,心神不宁所致,治宜清心涤痰,方选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 3、中风 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呙斜,语言謇涩,神识朦胧,口干,烦躁,便干,苔黄而腻,脉弦数等,多因忧、思、恼、怒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不良嗜好,紧张劳累诸因素导致阴阳失调,阴陷于下,阳亢于上,阳化为火,挟痰上扰,引起本证,治宜清火降逆、平肝熄风,方选清肝汤《类证治裁》;若热盛便结,可加大黄、芦荟泻火通便,荡涤热结;若心热心烦,神昏谵语,头痛,甚则抽搐,治宜清心开窍,可选用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病因
痰火扰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火热痰浊交结,闭扰心神,以发热口渴,面赤气粗,便秘尿黄,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胸闷心悸,烦躁不寐,甚或发狂,或神昏澹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癫狂、不寐、中风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急性脑血管病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疾病预后
本证在杂病中多见于狂证,在外感热病中多见于高热后谵妄之证。前者不易速愈,治疗既要清痰火之标,更须调节脏腑的阴阳偏颇;后者病变严重,但若能治之及时,措施得力,俟痰火清而高热平,精神可迅速恢复正常。也有部分痰火扰心证仅表现为失眠、烦热、胸闷、痰粘、苔黄腻等轻症,一般投以清心火、化痰浊、定神志为法,均可获效。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