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眼病、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结膜炎、近视。
各家论述
目为肝之窍,阳明、太阳、少阳经脉均循行于目系。本方为远近配穴,局部取睛明、太阳,邻近取风池,远道取合谷、太冲。 睛明为治疗目疾之要穴,位于目内眦内上角,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穴,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故睛明可以疏通五经之气,《医门法律》指出,睛明为卫气所出之处,“人身至平旦,阴尽而阳独治,目开则其气上行于头,出于足太阳膀胱经之睛明……”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用之疏调阳明经气;“荥输治外经”,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用之疏调肝经气血,同时太冲也是肝的原穴,“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太冲也可调节肝之气血;风池为足少阳胆经在项部的穴位,为邻近取穴,疏风清热,可疏导少阳经气,与太冲上下相配,可清泻肝胆之热;经外奇穴太阳为局部取穴,可助睛明宣散局部气血。
临床应用
本方适用于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睑腺炎、近视、视疲劳等疾病。 1.目赤肿痛多因热毒蕴结目窍所致。如外感风热者,可配少商与外关,针用泻法,以疏风清热;肝胆火盛,可配侠溪、行间,以清肝胆之火。 2.睑腺炎多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复感风热所致。脾胃蕴热,可配二间、内庭,泻阳明邪热;外感风热,配大椎、风池,大椎可刺血拔罐。 3.视物不清(近视、远视、散光)“目得血而能视”,本病目络瘀阻,或气血不足,目失所养所致。肝肾不足,可配肝俞、肾俞、太溪、太冲;心脾两虚,可配心俞、脾俞、神门、足三里。
备注
1.风池、承泣、睛明、太阳、光明、养老。主要用于视物不清。2耳针:耳尖点刺出血,擅治睑腺炎,尤其初起未成脓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