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健忘、睡眠困难、头痛、眩晕、易醒、不寐、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心悸。
不寐(Insomnia)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能入寐。本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健忘、眩晕、心悸等病证同时出现。凡以失眠为主症的病证,均属本节讨论范围。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术。
1.治法: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2.手法:一指禅推法、抹法、揉法、按法、扫散法、拿法、摩法、点法。 3.取穴与部位:印堂、神庭、太阳、迎香、百会、睛明、攒竹、角孙、风池、肩井、中脘、气海、关元、神门、内关、安眠、前额、头部五经、头侧胆经、腹部。 4.操作: (1)头面部操作 ①患者仰卧,医者坐其体侧,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向上推至神庭,往返5~6遍;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往返5~6遍;最后用抹法沿上述部位操作5~6遍。 ②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操作2~3遍;然后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百会、印堂、神庭、睛明、攒竹、太阳穴,每穴1分钟。 ③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体侧,用扫散法于头两侧胆经操作2~3分钟,再按揉角孙1分钟;然后拿五经3~5遍,拿项后大筋3~5遍。 (2)颈肩部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体侧,按揉风池1分钟,拿肩井1分钟。 (3)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在腹部顺时针摩腹2~3分钟;然后用中指点按中脘、气海、关元穴,每穴1分钟。 (4)四肢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用中指点按神门、内关、安眠穴,每穴1分钟。
来源
不寐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或年迈体虚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能入阴。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心脾两虚 思虑伤脾,劳心过度;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后体虚,以及老年人气虚血少等,均可导致气血不足,心失所养,以致心神不宁,而致不寐。 2.心肾不交 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水火不济,则心阳独亢,心阴渐耗,虚火扰神,心神不安,阳不入阴,而致不寐。 3.肝郁化火 情志所伤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失条达,肝郁化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而致不寐。 4.痰热内扰 饮食失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酿成痰热,痰热上扰,扰动心神,而致不寐。 5.胃气不和 暴饮暴食,壅遏于中,脾胃受损,胃气失和,而致不寐。
临床应用
1.推拿治疗功能性的失眠效果好,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应注意病因治疗。 2.推拿治疗失眠选择晚上临睡前治疗效果更佳。 3.失眠以虚证为多。实证去除病因后可改善患者症状,病程短,易治愈。虚者难复,虚证之间可相互转换,久虚又亦致实,治疗颇为棘手。治疗时应综合分析,以补虚为主,佐以祛邪,配合安神。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