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翳白陷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升高、抱轮红赤、白睛混赤、流泪、目涩、目痛、视力模糊、视力障碍、头痛、羞明。
治法
辩证要点 本病急重,且以实证为多。初起多系肺肝风热, 治宜 疏风清热,若病邪入里,多系热炽腑实,治宜泻热通腑。外治以清热解毒和退翳明目为要,常结合热敷与扩瞳,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且扩瞳可以防止瞳神干缺。 治疗原则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宜祛风、清热、通腑、化痰。虚证宜养阴、扶正。 证治分类 (一)肺肝风热治法:疏风清热。 (二)热炽腑实治法:泻热通腑。 (三)阳虚寒凝治法:温阳散寒。
临床表现
临床以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央低陷,形如花瓣,善变速长,伴见目赤疼痛,羞明、流泪等为特征的黑睛病。
检查
1、眼部检查 胞睑肿胀,羞明流泪,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骤起翳障,其色灰白或微黄,渐渐厚阔,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甚则深陷,状如花办或如碎米,或如鱼鳞。未遮满瞳神者,瞳神可见,症重则出现瞳神紧小,黑睛一般不溃破。亦有不从黑睛边际开始,而于黑睛上先发星翳,连续窜生,后渐长大,溃后牵连混合而成者。有的可溃破黑睛,变生蟹睛恶候,愈后遗留瘢痕,可严重影响视力。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病变部位刮片:病原体培养可找到病菌;免疫学检查:可见病变邻近区域的结膜抑制性 T细胞减少,IgA水平升高,浆细胞、淋巴细胞增多,可见结膜上皮中出现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增加等。
病因
因肺肝积热,外感风热毒邪,内外相博,攻冲风轮所致。
疾病预后
花翳白陷是以黑睛生翳,灰白混浊,四周高起,中间低陷,形如花办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病名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多因风热毒邪引起。其病情严重者,可伴瞳神紧小,若黑睛溃破,黄仁自溃口突出,则变生蟹睛等恶候。本病愈后常留瘢痕,严重影响视力,类似西医学的某些角膜溃疡。主要包括蚕蚀性角膜溃疡及细菌性角膜溃疡。前者病因不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为多种细菌引起的角膜溃疡。
备注
其他疗法: 1、用熊胆眼药水或高浓度抗生素眼药水频滴眼,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滴眼次数。必要时用银黄注射液或庆大霉素2万单位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5ml,每日或间日1次。晚上涂抗生素眼膏。 2、滴用扩瞳剂,如1%阿托晶眼液或眼膏,视病情轻重,每天1-3次,以防瞳神干缺。 3、用桑叶、菊花、银花、防风、当归、黄连煎水过滤。作湿热敷。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