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安神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潮红、盗汗、健忘、颧红、失眠、手足心热、萎黄、午后潮热、心烦、心神不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口唇色淡、脉细弱、脉细数、面色淡白、舌津少、舌质淡、舌质红、苔薄黄、苔无、养心安神、心悸。
心俞神门三阴交足三里
滋心阴,补心血。主治心悸,失眠健忘,心神不宁。心血虚证兼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心阴虚证兼见心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妆红。舌红少津,无苔或薄黄苔,脉细数。
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各家论述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失眠,健忘,心神不宁;正常皮肤为黄白色,血虚则色淡,失却荣养则唇舌淡而面色淡白或萎黄。阴虚则热,故心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妆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弱为血虚不充脉道之征。脉细数为阴虚化热之征。心俞:心之背俞穴,属阳,取之乃寓“从阳到阴”之意。神门:心经原穴,《灵枢》谓:“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以之养心安神。三阴交:穴属脾经,足太阴上通于心。且本穴为足三阴交会穴,其穴性为精血之穴,取其滋阴养血之功。足三里:属胃经,经别上通于心,补后天生化气血,以养心血。
临床应用
1.心悸、心痛加膻中、内关、郄门。膻中从局部角度强心。内关与郄门同经组合,强心定悸。 2.失眠、健忘加百会、印堂、太溪、安眠穴以加强安眠的作用。凡患此病者,多有头昏、头胀之兼症,故以局部穴百会、印堂治之。太溪为补肾阴之穴,故阴虚者加太溪滋肾阴以养心阴。 3.心烦不宁加劳宫、内关、四神聪、膻中。盗汗者加阴郄以养心阴止汗;烦躁不宁者主要表现在头与心胸部,故局部选用四神聪和膻中;内关与劳宫为同经组合,从远端治心。
备注
1.阴郄、太溪、内关、心俞。用补法或平补平泻,不宜灸。 2.耳穴:神门、心、肝、肾、胃、皮质下。毫针刺法,或耳穴贴压法。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