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跛行、骨擦音、肌肉萎缩、膝关节痛、膝痛、压痛、关节积液、关节僵硬、活动不利、畸形、劳累加重、屈伸不利、疼痛、膝内翻、小腿痛、阴雨加重、遇冷加重、运动障碍、肿胀、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是指因外伤、过度劳累、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部受凉受寒等因素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以膝部酸痛、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及关节形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
1.治法 舒筋活血,滑利关节。 2.手法㨰法、揉法、拿法、点法、按法、推法、扳法、摇法、擦法。 3.取穴与部位 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伏兔、委中、委阳、承山、阿是穴、膝部周围、腘窝部。 4.操作 (1)㨰揉膝周 患者仰卧,膝下垫枕,医者用㨰法、揉法在股四头肌、膝关节周围施术,手法由轻渐重,以酸胀为度,时间约3分钟,以舒筋通络。 (2)拿揉膝周 患者仰卧,医者用拿法、揉法在股四头肌、髌骨周围施术,手法由轻渐重,以酸胀为度,时间约2分钟,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3)点按穴位 医者以拇指点按内膝眼、外膝眼、梁丘、伏兔、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太溪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约3分钟,以通络止痛。 (4)推揉髌骨 医者用拇指分别向上、下、左、右方向推挤髌骨3~5次,并按揉髌骨边缘,在压痛明显处进行重点施术,力量由轻渐重,然后用一手掌根部按揉髌骨下缘,时间约3分钟,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5)膝关节杠杆扳法 患者屈膝90°,医者以一手置于患侧腘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充分屈膝屈髋5~8次,操作时动作宜缓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以增宽膝关节间隙。 (6)摇擦膝关节 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医者先环转摇膝,然后做膝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被动活动,最后擦膝关节周围,以透热为度,以舒筋解痉,温经通络。 (7)㨰揉、拿点腘窝部 患者俯卧,医者用㨰法、揉法、拿法在腘窝部施术,配合点按阿是穴、委中、委阳及承山等穴,时间约3分钟,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来源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职业、代谢及损伤有关,尤其与膝关节的损伤关系密切。 1.损伤 当膝关节遭受长期、反复的超负荷刺激时,导致关节软骨面和相邻软组织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关节应力集中的部位受到过度的磨损,膝关节腔逐渐变窄,使膝关节内容物的耐受力降低并相互摩擦,产生炎性改变,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导致作用于关节的应力和对抗该应力的组织性能失调。早期因关节软骨积累性损伤导致关节软骨的胶原纤维变性,而使软骨变薄或消失,引起关节活动时疼痛与受限;在后期,关节囊形成纤维化增厚,滑膜充血、肿胀、肥厚,软骨呈象牙状骨质增生。同时,膝关节周围肌肉也因受到刺激而出现先痉挛后萎缩的病理变化。总之,其病理改变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的关节病变,滑膜炎则是继发的一种病理变化。 2.增龄与退变 中老年人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减弱,骨关节系统随之逐渐发生退变,导致营养关节的滑液分泌减少,各种化学成分也逐渐改变,出现骨质疏松、关节软骨面变软变薄等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关节面变形或关节间隙变窄。同时,膝关节承受机械压力的能力随之降低,关节软骨面出现反应性软骨增生,经骨化形成骨刺或骨赘,对滑膜产生刺激,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此外,关节畸形、关节损伤、关节本身炎症继发膝骨关节炎,也是常见因素之一。《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中医学认为,本病一是由于慢性劳损、受寒或外伤,致使局部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处疼痛、酸楚、麻木或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二是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导致筋骨疲软,步履不便,发为本病。
鉴别
1.半月板损伤 疼痛主要位于关节间隙,旋转运动时疼痛加重,其弹响声比膝骨关节炎的弹响和摩擦音更为响亮清脆,其关节为真性绞锁,引起的疼痛及心理恐惧感比本病所引起的假性绞锁严重。 2.膝关节结核 病史较长,其起病缓慢,多伴有下午低热和盗汗等全身症状。X线检查可见膝关节骨质破坏。 3.类风湿关节炎 有对称性手指小关节疼痛和肿胀,后期关节强直畸形和邻近肌肉萎缩,可出现典型的皮下结节,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检查阳性,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等改变。
各家论述
1.病史 有创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2.症状 (1)疼痛 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膝关节疼痛,逐渐出现髌骨疼痛或小腿骨端关节面边缘痛。潮湿环境、寒冷天气或行走劳累后痛甚;起立下蹲、上下楼梯(或上下坡)时疼痛加剧。 (2)异响 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 (3)活动受限 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绞锁现象或关节积液。若有软骨脱落在关节腔内,造成关节内的游离软骨片,可致关节滑膜嵌顿(卡住),引起疼痛,运动功能障碍。 3.体征 (1)压痛 疼痛多位于髌股之间或髌骨周围、膝关节内侧。 (2)肿胀 初期膝关节肿胀,后期由于肌肉萎缩形成膝关节假性肥大。 (3)畸形 严重者出现膝内翻,形成典型的“O”形腿。 (4)活动受限 关节僵硬不适,屈伸运动受限,关节活动时可触及摩擦感。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样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硬化,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
临床应用
1.本病以中老年发病、上下楼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为诊断要点。 2.手法治疗时,宜用轻柔灵巧的手法,勿用暴力或蛮力手法,以免加重病情。 3.对症状较重的骨性关节炎或推拿疗效不佳者,可予以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以滑利关节,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
备注
1.膝关节结构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前方的髌骨组成。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构成胫股关节,主司承重功能。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依赖股四头肌腱膜维系,以髌韧带的形式止于胫骨结节,髌骨关节面与股骨构成髌股关节,具有防止股骨前移的功能。三骨的关节面上有软骨覆盖,具有保护关节、防止关节磨损的作用。 2.膝关节囊 膝关节囊附着在关节面周围骨膜及软骨膜上,使关节腔处于密封状态。 3.膝关节韧带 膝关节韧带主要有3条,内侧有内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宽而扁,其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在一起;外侧有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呈圆索状,它和关节囊之间被脂肪组织隔开。这两条侧副韧带的主要功能是加强膝关节侧方的稳定性,屈膝时韧带松弛,伸膝时韧带紧张。髌韧带位于胫股关节前方,是股四头肌的腱性部分延续,形成韧带止于胫骨结节,它的作用是伸直膝关节。 4.膝关节辅助结构 主要有位于胫股关节两侧的半月板,半月板外侧缘厚、内侧缘薄,其底面与胫骨关节面紧贴相连,形如楔状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具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荡和防止膝关节侧向滑移的功能。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