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便困难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小便困难、有恙。
治法
处理重在预防,在分娩前和产时应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过度膨胀,积极处理,避免产程过长,减少胎头对膀胱的压迫,有头盆不称者及早发现并及时行剖宫产。行会阴切开者在缝合时松紧度要适宜,不要过紧,减少伤口的疼痛。行剖宫产者应适时多次使用镇痛药。产后2h即应鼓励和帮助产妇起床排尿。可让患者在产后1h左右即进500-800ml水,使膀胱在短时内充盈,产生强烈的刺激和排尿反射,引起尿意,2-3h后即可自动排尿,如此每3-4h排尿1次,24h内膀胱功能即可恢复,不会发生尿潴留。在饮食上,萝卜煨鲫鱼汤有促进排尿的效果,萝卜利尿,鲫鱼促进乳汁的分泌,产后可常规食用。有尿潴留者,首先不考虑导尿,应尽量设法使患者自己排尿,并先后采用物理、药物的方法。 1.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下腹及尿道口,并同时进行按摩,每天3次,每次15-30min。 2.引尿在卫生间放开水管,哗哗流水声或其他人的小便声均可刺激患者产生尿意,引起患者自动排尿。 3.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天1-3次,促进膀胱平滑肌功能的恢复。
临床表现
正常产妇在产后4-6h内可自动排尿,如产后8h仍不能自主排尿(无尿除外),则应诊断尿潴留。能排解一部分尿者称为部分尿潴留。患者感觉膀胱胀、下腹不适,极其难受,重者痛苦异常。由于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部分患者阴道出血较多,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
病因
产后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内的尿全部或部分不能排出。是产褥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产妇常因此感到异常的痛苦,重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膀胱破裂等,中医称为"转胞"或"产后小便不利"。常发生于产后1-3d内,以及剖宫产术后拔除导尿管后1-3d内,初产妇多见,尤其是剖宫产及行会阴切开术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