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夜啼、睡眠不安、啼哭、夜甚。

治法

辩证要点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婴儿夜间啼哭而白天能正常入睡,首先考虑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寻找原因,确认夜啼无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鉴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兼症的属性来辨别。治疗原则 (要点)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症治分类 证名:脾寒气滞 症状: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代表方: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 常用中药:乌药、高良姜、炮姜、砂仁、陈皮、木香、香附、白芍、甘草、桔梗。 证名:心经积热 症状: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治法:清心导赤,泻火安神。代表方:导赤散加减。 常用中药:生地、竹叶、木通、甘草梢、灯心。 证名:惊恐伤神 症状: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治法:定惊安神,补气养心。代表方:远志丸去朱砂。 常用中药:远志、石菖蒲、茯神、龙齿、人参、茯苓。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艾灸神阙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2、推拿疗法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恐伤神证。

临床表现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新生儿及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均可引起啼哭。此时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不属病态。

病因

小儿夜啼一般指夜啼。夜啼,中医病名。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