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白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哮喘、鼻塞、鼻痒、耳闷、呼吸困难、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咳嗽、流泪、流清涕、目痒、脓涕、喷嚏、头昏、头痛、张口呼吸。

治法

1.物理治疗 (1)避免变应原和刺激物。 (2)蒸气吸入和盐水喷雾或吸入:可使鼻充血暂时减轻和增加气流。 (3)运动:可使鼻气道阻力减少,减轻鼻塞。 2.抗组胺药对喷嚏、鼻痒和流涕有效,而对鼻充血致鼻塞无效。新的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嗜睡较少见。 3.减充血剂鼻用减充血喷雾剂和药水有新福林、羟间唑啉和麻黄碱等。婴幼儿用得过多易兴奋、哭闹不眠。连续使用在停药后易出现药物性鼻炎。 4.抗炎剂 (1)局部用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对喷嚏、清涕和鼻痒较鼻充血效果好,但较重病例效果不及鼻用皮质激素。 (2)鼻用皮质激素鼻内存在感染时应停用。国内有伯克钠(含二丙酸氯他米松)、辅舒良鼻喷剂(含氟替卡松)等,皮质激素的效果发生于几天到几周后。不主张往鼻甲注射皮质激素因有导致视力丧失的危险。口服或肌注皮质激素只在鼻用药无效时短期使用。 5.抗胆碱药长期局部用爱全乐较安全。 6.免疫疗法少数由吸入变应原如花粉等引起的、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年龄在5岁以上可以考虑应用。免疫疗法可使80%-90%的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防止发展为哮喘。 7.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等,多于抗 H1受体拮抗剂合用,但其效果尚待进一步评价。

临床表现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四大主症是:连续打喷嚏、鼻内奇痒、流清水鼻涕(感染时为脓涕)及鼻塞。常年鼻炎发作患儿以清晨起床时症状明显,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患儿多在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和夏秋交替时节易发作频繁。鼻痒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患儿经常用手指或手掌揉擦鼻部。过敏发作期还会出现眼部过敏症状如结膜发红、发痒、流泪。鼻塞严重需要经口呼吸,有的变应性鼻炎的患儿会伴有头昏、耳闷、头痛。2-6岁的学龄前儿童是诱发呼吸道过敏的高发年龄。呼吸道过敏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过敏性咳嗽和哮喘。常见合并症: 1.结膜炎有眼痒、流泪,或伴有结膜充血、水肿,偶尔波及角膜。 2.鼻窦炎目前认为1岁以上就可能患鼻窦炎,常伴发于变应性鼻炎。 3.鼻息肉10岁前合并者罕见。

检查

1.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在变态反应发作期间,以鼻黏膜拭子涂片染色,然后仔细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5%有助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但对3个月以下的幼婴不具诊断意义。 2.皮肤试验一般用皮肤试验(包括划痕、点刺及皮内试验等),是明确病因的一个安全而简单的方法,且出结果快,很有实用价值。但应结合病史、体检和其他检查解释皮试的结果。经上述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可进行眼结膜和鼻黏膜激发试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病因诊断。由于前者出现的症状明显,痛苦轻微,特别适合于幼儿。 3.变应性鼻炎激发试验用于病史不明确或直接皮试阴性而需进一步排除者。鼻黏膜阳性的标准是: (1)变应原激发后数分钟内出现喷嚏、鼻痒、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至少有两个症状)。 (2)鼻黏膜苍白、肿胀。 (3)鼻腔阻力增加(>25%)。 (4)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增多。凡有上述标准(1)和上述(2)-(4)项中任一项者可认为激发试验阳性。 4.体外试验 (1)血清总 IgE测定:在儿童特别是1岁以下的小儿,总 IgE稍有升高就提示很可能有变态反应性或寄生虫感染,而特异性 IgE的检测则对明确病因有好处。 (2)鼻分泌物中特异 IgE测定。 (3)抗原诱导白细胞组胺释放等。 5.其他 (1)取鼻黏膜组织活检,在电镜下检查异染细胞,包括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2)测定喷嚏频率或鼻分泌物的重量(或容量)可反映鼻黏膜病变的性质。 (3)鼻的冲洗或抽吸物,能直接检查组胺、激肽和白三烯的含量。 (4)测定鼻黏膜血流量、温度等。 6.影像学检查 根据需要选择X线胸片等检查。

病因

小儿过敏性鼻炎即小儿变应性鼻炎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简称。变应性鼻炎是儿童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和感冒不同的是,变应性鼻炎一般是在气候改变、早上起床、或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如空气中的粉尘时发作,不过这种现象,一般只持续10-20分钟,一天之中可能间歇出现。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