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胰腺炎、白细胞增多、血糖降低、血糖升高、黄疸、乳糜泻、消化不良、嗳气、饱胀、便频、钝痛、多饮、恶心、发热、乏力、腹痛、剧痛、慢性面容、尿多、尿量异常、上腹胀、食多、食欲不振、食欲减退、食欲亢奋、体重下降、泄泻、隐痛。

治法

1.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症状,纠正改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及防治并发症。 2.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戒烟戒酒,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不良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治疗患者出现脂肪泻、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表现时,需要补充外源性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首选含高活性脂肪酶的微粒胰酶胶囊,建议进餐时服用,正餐给予(3-4)万 U脂肪酶的胰酶,辅餐给予(1-2)万 U脂肪酶的胰酶。效果不佳可增加剂量或联合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3)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治疗根据糖尿病进展程度及并发症情况,一般首选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必要时加用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对于症状性高血糖、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者选择胰岛素治疗。CP合并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敏感,需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发作。 (4)疼痛治疗非镇痛药物包括胰酶制剂、抗氧化剂等对缓解疼痛可有一定效果。疼痛治疗主要依靠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初始宜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效果不佳可选择弱阿片类药物,仍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时选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内镜治疗或CT、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可疑 CP可以短期缓解疼痛。如存在胰头肿块、胰管梗阻等因素,应选择手术治疗。 (5)其他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CP,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期间通过监测血清 IgG4及影像学复查评估疗效。

临床表现

1.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偶可伴咖啡样内容物。 3.腹胀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腹胀以上腹为主,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患者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胰酶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是最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出。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D L(正常值40-180U/D L, Somogyi法),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测定也是诊断本病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正常值80-300U/D L, Somogyi法)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愈高,诊断的正确率也越高。但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的轻重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血清脂肪酶明显升高(正常值23-300U/升)是诊断急性胰腺炎较客观的指标。 (2)其他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高血糖、肝功能异常、低血钙、血气分析及 DIC指标异常等。 2.放射影像学腹部B超可帮助诊断。B超扫描能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还可探查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但受局部充气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它的应用。

病因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在国内,CP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