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盛格阴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表寒、阳盛、气逆、阳证阴脉、便干、大便干结、大渴引饮、恶热、恶心、干呕、筋脉拘急、里急后重、尿赤、尿短、尿急、尿涩、尿痛、脓血便、疝痛、手足厥冷、四肢厥冷、小便赤涩、小便短赤、心烦、余沥不尽、转侧不利、灼热、自汗。
病因
阳盛格阴,病证名。又称格阴。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心胸烦热,不恶寒反恶热,为欲近衣被,其实质为真热假寒。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气太盛,阴气不能相荣也。不相荣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则格阴于外,故曰阳盛格阴也。"阳盛格阴病证名。又称格阴。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病的本质属热,因邪热内盛,深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具有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不欲近衣(不恶寒反恶热)等反映热盛本质的症候。其实质为真热假寒。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气太盛,阴气不得相荣也。不相荣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则格阴于外故曰阳盛格阴也"。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的热盛至极,反见"热极似寒"的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由于其疾病之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故称为真热假寒。这种四肢厥冷,又称之为"阳厥"或"热厥"。临床上应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即"以寒治寒"。针对疾病的本质,用寒凉药物清其真热,里热一清,阳气外达,阴阳格拒消失,假寒之象亦自然消失。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