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嗳气、饱胀、纳差、消瘦、胀痛、大便艰难、上腹不适、胃下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缓、胃痞。
胃下垂(Gastroptosis)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改变的一种病证。胃下垂可有上腹部不适、胀痛、饱胀感、嗳气、纳差及排便异常等症状,是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具有病势缠绵的特点。多见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本病属中医学“胃缓”“胃痞”等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在各种慢性病中所出现的胃肠功能障碍等病证有类似胃下垂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术。
1.治法:益气和胃,固本升提。 2.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摩法、插法、按法。 3.取穴与部位:百会、膻中、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胃俞、膈俞、腹部、肩背部。 4.操作: (1)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点揉百会、膻中、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阴陵泉穴,每穴1分钟;然后用托摩法于上腹部施术5分钟;最后顺时针方向摩腹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摩腹2分钟。 (2)肩背部操作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体侧,一手固定肩前部,另一手自膈关穴从肩胛骨内侧缘插入肩胛骨与肋骨间隙,用插法施术2分钟;然后按揉脾俞、胃俞、膈俞穴,每穴2分钟。
来源
胃下垂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和劳倦太过等,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乏源,肌肉失于充养,以致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而引起本病。本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气虚下陷 因经常暴饮暴食及饭后剧烈运动脾胃受损,生化乏源,日久则中气亏虚,升举无力;或劳倦久伤,或是由于病后、产后耗伤元气,造成中气不足,无力托举,而致胃下垂。 2.肝脾失调 因七情所伤,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中焦正常升降功能失调,保持脏器正常位置的能力下降,而致胃下垂。
临床应用
1.推拿治疗时可配合腹部呼吸运动训练,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2.手法:刺激力度宜轻柔,不可重刺激。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