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鸡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2K

小结

本品可食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痔疮、便溏、脾胃虚弱。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杀虫解毒。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痔疮。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1只,煮食;或炙食。

注意

《食物考》:"烹宜用姜。竹鸡有毒,宜生姜解之。"

别名

山菌子、鸡头鹘、泥滑滑、竹鹧鸪。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灰胸竹鸡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icolathoracica (Temminc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

灰胸竹鸡,小型禽类。体长约29cm。嘴短,褐色。虹膜淡褐色。头、颈侧、颏、喉等均栗红色。上体大都黄橄榄褐色,并缀以黑褐色毛虫状细斑,头顶杂以少数棕点;额与上背沾灰色,眉纹蓝灰,并向后延伸至背侧;背部大多杂以栗斑和细白斑。肩羽与背相似,但白斑居多。三级飞羽有很大的栗色圆斑;翼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满布有棕黄色波状纹,个侧者转为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淡栗色;中央尾羽淡肉桂栗色,密杂以黑褐色毛虫状纹,并贯以5-6道淡肉桂栗色横斑;外侧尾羽几转纯肉桂栗色;胸蓝灰,延及两肩,成颈圈状,其下更缘以栗红红;腹和胁棕色,前浓后淡,两胁密杂以黑褐色斑;必下覆羽棕色沾有栗色。脚和趾黄褐色,雄者有长距。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栖于森林、竹林或灌木丛中善潜伏,飞捷而低。繁殖季节,雄者喜鸣,好斗。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叶及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的山地。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治野鸡病,杀虫,煮炙食之。 2.《医林纂要》:补中。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