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鼻塞、恶寒、发热、喉痒、咳嗽、流清涕、头身痛、感冒、伤风、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Common Cold)是指感受外邪,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程一般3~7日,在整个病程中很少传变。本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之时更为常见。“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书曰:“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中始把“感冒”作为病证名,并与“伤风”互称。明清医家多将感冒、伤风互称。感冒有轻重之分,轻者一般称“伤风”;病情较重者称为“重伤风”;引起流行且病情类似者,称“时行感冒”。现代医学所称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感冒的范围,流行性感冒属于时行感冒的范围,两者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进行辨证施术。
1.治法:疏风解表。 2.手法:推法、抹法、按法、揉法、拿法、扫散法、擦法。 3.取穴与部位:印堂、太阳、肩井、风池、风府、大杼、风门、肺俞、前额、眼眶、头部五经、头侧胆经、背部督脉、膀胱经。 4.操作: (1)头面部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对面,用双手拇指自下而上由印堂推至前发际,分推前额,分抹眼眶,按揉太阳穴,操作5~10遍。 ②拿五经5~8遍。 ③扫散头部颞侧胆经3~5 遍。 (2)项背部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由上而下拿颈项、拿肩井,操作5~10遍。 ②按揉风池、风府、大杼、风门、肺俞穴,每穴1分钟,以“得气”为度。 ③用小鱼际或手掌直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均以透热为度。
来源
感冒是由六淫、时行之邪侵犯肺卫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其发病主要由外感风邪所致,但风邪多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为患。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故感受风邪为感冒的主因。风邪多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为患,秋冬多感风寒,春夏多感风热,长夏多夹暑湿。肺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感冒风邪自口鼻而入,故呈现一系列的肺卫症状。 2.感受时行疫毒 时行疫毒(天行疫戾之气)流行人间,伤人而致病,其特点为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广泛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正如《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曰:“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六淫病邪或时行疫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之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疫毒,邪能胜正则亦患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体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等不同的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疫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临床应用
1.感冒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对有时行感冒流行趋势的地区,应尽早采取措施,以免成蔓延之势。 2.风寒感冒者手法刺激量宜大,以求发汗;风热感冒者手法刺激量宜轻,以免发汗太过,伤及阴津。 3.对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者,若出现高热不退、气急、紫绀、咯血等,不可单独应用推拿治疗,应积极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