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推拿法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9K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酸楚、肢节痛、重着、灼热、痹证、痹病、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

痹证(Arthralgia)是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痹证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术。

1.治法: 祛邪活络,荣筋止痛。 2.手法: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拿法、点法、搓法、一指禅推法、捻法、摇法、擦法。 3.取穴及部位脾俞、肾俞、膈俞、病变关节、背部督脉及膀胱经4.操作: (1)腰背部操作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体侧,用推法在背部督脉、膀胱经操作3~5遍;然后按揉脾俞、肾俞、膈俞穴,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2)病变局部操作 ①大关节病变: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医者用㨰法、拿法、按揉法在大关节周围施术,时间约5分钟;然后点按病变关节周围的穴位,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最后用搓法在局部操作5~10遍。 ②小关节病变: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在小关节周围施术,时间约5分钟;然后点按病变关节周围的穴位,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最后用捻法在局部操作2~3遍。 (3)摇、擦关节 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医者屈伸摇动受限关节5~10遍,幅度由小渐大;然后用擦法在关节周围施术,以透热为度。

来源

痹证常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流注肌肉、筋脉、关节,日久不愈,出现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等症。外邪客于肌表,其病位较浅,症状较轻;阻于筋脉关节,其病位较深,症状较重。其基本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根据外邪侵袭的偏胜,可分为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痹4种证型。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正气不足 素体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无力驱邪外出,导致风寒湿邪稽留体内,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挛,而致痹证。 2.外感风寒湿邪 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风善行数变,游走不定,寒性主收引,戕害阳气,疼痛剧烈,湿性黏着凝固,固定不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肢体关节肿胀疼痛,而致痹证。 3.外感风湿热邪 风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素体阳热或阴虚,体内蕴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闭阻经络气血,煎灼阴液,导致关节红肿热痛,而致痹证。 4.肝肾亏虚 痹证日久不愈,肝肾亏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成痰,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深入骨骱,出现皮肤瘀斑、关节肿胀畸形,而致痹证。

临床应用

1.关节肿胀疼痛较重者,手法宜轻柔缓和;对病变关节肌肤麻木不仁者,可用叩击法治疗。 2.做关节被动活动时幅度由小渐大,动作宜缓和,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寒痹者,如有畏寒肢冷、疼痛剧烈或肌肤麻木,可在手法治疗后加用热敷;热痹者,如有关节红肿热痛,在手法治疗后加用冷敷或药液泡洗。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