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7.6K

小结

本品已收载入中国药典,常用于:沉寒痼冷、风寒湿痹、风寒湿邪、风寒头痛、宫寒、寒积腹痛、寒湿、寒湿痹、寒湿痹阻、寒体、寒证、寒证腹痛、冷痢、里寒、命门火衰、脾胃虚寒、脾阳虚证、少阴阳虚、肾阳虚证、失精、脱证、外感、亡阳、心阳不振胸闷、心阳虚证、虚寒、阳脱、阳虚、阳虚外感、阳虚肢冷、阴寒、阴疽、阴盛格阳、阴脏寒体、阴证、白发、齿痕舌、疮、疮疡、创口不合、大汗、痘、恶寒、腹痛、骨节痛、过食生冷、寒痹、化脓、久痢、厥冷、厥逆、漏疮、麻木、迷走神经兴奋、面容憔悴、内伤生冷、脾泄、贫血、清利太过、身痛、身重、声嘶、湿脚气、水肿、头风、脱发、痿躄、畏寒、下利、小儿慢惊风、虚弱、阳痿、遗精、阴冷、肢痛、唇青、黑斑、拘挛、脉沉、脉沉细、脉微、面晦暗、囊缩、舌淡、苔白、苔淡黄、苔滑、苔腻、体温降低、头皮脱屑、吐泻、下肢拘挛、心腹冷痛、肢节沉重、肢冷。

功能主治

[1]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2]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3]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痿躄拘挛,阳痿,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4]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性味

辛、甘,大热;有毒。

归经

归心、肾、脾经。

用法用量

3-15克,先煎,久煎。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原形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岀,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炮制

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贮藏

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