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蒜灸法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3W

隔蒜灸即用蒜作间隔物施灸。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施灸时取独头紫皮大蒜,切一分厚数片,或用蒜数瓣,略捣碎,呈泥状,铺于局部(厚度同前),将艾炷放上施灸。最好放在疮头上,即炎症区之顶点。如果漫肿无头,可贴湿纸,先干者为疮头,此即施灸之中心。艾炷如黄豆大,松紧适度,火力由大而小。灸的程度:不知痛灸到知痛为止,知痛灸到不知痛为度。每日灸1-2次。初发者可消散,化脓者亦可大大加快化脓速度,缩小范围,不但能减轻炎症期、化脓期的痛苦,还能促使早日愈合。隔蒜灸适应证:治阴疽流注,疮色发白、不红不痛、不化脓者,不拘日期,宜多灸之。对疮疔疖毒、乳痈、一切急性炎症,未溃者均可灸之。亦治虫、蛇咬伤和蜂蝎蜇伤,在局部灸之,可以解毒止痛。治瘰疬、疮毒、痈疽、无名肿毒等外科病症有奇效。临床上也有治肺痨者。蒜有刺激性,灸后应用敷料遮盖,防止发疱,摩擦溃烂。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