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色㿠白、气短、气虚、神疲乏力、声低、头晕目眩、自汗、动辄加重、懒言、脉无力、脉虚、少气、舌质淡、补气。
气海脾俞足三里
补益元气。主治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气短,声音低微;面色咣白,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脉虚无力。
以上三穴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各家论述
气海:穴属任脉,位于下焦,为生气之海,可补益元气。《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谓此穴可治疗“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元气的充足,既有赖于先天禀赋,也有赖于后天滋养,正如《脾胃论》所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配以脾俞、足三里:功擅健脾胃、益气血,使后天之气得充而先天之气得养。
临床应用
本方为治疗气虚证的常用方。临床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尤甚,舌质淡,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尿潴留、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重症肌无力等辨证为气虚证者。在气虚证的基础上,若出现以下症状者,可灵活加减变化。 1.便秘大便秘结,无力挣努者,可加支沟、天枢、阳陵泉以通利三焦和大肠腑气,增强大肠传化功能。 2.久泻,久痢宜加灸天枢、百会、命门以温阳固涩。 3.癃闭小便欲解不能,或滴沥不爽者,可加膀胱俞、中极、委阳以增强膀胱气化功能。 4.内脏下垂胃下垂,加百会、上脘、胃俞;肾下垂,加百会、肾俞;子宫下垂,加百会、子宫、次醪;脱肛者,加百会、长强、会阳。 5.重症肌无力可加相关经筋处的经穴或阿是穴。 6.养生保健本方可作为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基本处方,具有强身健体、防病延年的作用。
备注
1.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章门,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2.足三里、中脘、肾俞、气海,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