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湿阻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气滞、湿阻、湿温、沉弦脉、滑脉、弦滑脉、弦脉、气滞、湿证、滞证、气血不畅、带下病、黄疸、痢疾、痞证、嗳气、饱胀、便溏、不渴、不能卧、喘息、带下黏、恶心、腹大、腹泻、腹胀、口苦、口腻、脉濡缓、面垢、面晦暗、纳差、尿短、尿量异常、尿少、呕恶、痞满、气喘、少饮、舌淡白、舌淡红、舌红、食少、矢气、苔白腻、苔滑、苔黄、疼痛、头身重、头晕、头胀痛、吞酸、脘腹胀痛、脘胀、小便不利、胁下痞块、胁胀、胁胀痛、泄泻、胸膈胀满、胸闷、胸胁胀痛、咽干、肢体肿胀、足肿。

临床表现

临床以头重,恶心欲吐,嗜睡,肢体困重,或有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伴见胸胁、脘腹胀闷、窜痛等为特征的证候。

None

气滞湿困证

病因

因气机郁滞,湿浊内阻,或兼夹湿邪所致。

疾病预后

是指气机郁滞,湿浊内阻,常可见于黄疸、痢疾、泄泻、痞证、带下、湿温等疾病中。

备注

常见病: 1、黄疸多见为胸胁胀满,发热,目黄,肌肤色黄晦垢,四肢困重,胸闷,纳呆,呕恶,便溏,小便黄,苔白厚腻,脉弦缓。治宜疏肝理气,利湿退黄,方用小柴胡汤《伤寒论》合茵陈蒿汤《伤寒论》。 2、痢疾痢疾初期出现气滞湿阻证多为实证、热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里赤白脓血便,舌苔黄腻,脉弦滑而实。治宜清热化湿,调和气血,方用芍药汤《保命集》。 3、泄泻多见为胸胁胀闷,嗳气,食少倦怠,腹胀,腹泻,泻后痛不减或加重,且腹泻和精神因素相关,苔白腻,脉弦。治宜疏肝健脾,祛湿止泻,方用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合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4、痞证多见为胃脘不舒,痞塞满闷,心烦易怒,两胁作胀,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苦,大便粘滞不爽,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疏肝健脾,祛湿消滞,方用越鞠丸《丹溪心法》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5、带下病多见为带下量多,色白黏稠,急躁易怒,情志不舒,纳呆,神疲,口淡乏味,面浮肢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弦。治宜健脾疏肝,祛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