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咳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心证、咳嗽、心证、喉痹、矢气、心痛、咽梗、咽肿。

治法

证候:咳嗽、短气、短暂的发作性心痛或胸闷,心悸怔忡,咽喉不适,甚则吐泡沫痰,或其中混有血色(又称唾血、唾白血),气促,咽喉如痹,吞咽不利,面唇青紫,乏力,脉象细数或疾而无力,或兼促、代脉,舌苔薄白,舌质有不同程度紫色等。 治则:补心益气,活血泻肺,化饮止咳。 方药:红参、参三七(分冲)、桂枝、茯苓、麦冬、桑白皮、制附片。 方义:方中红参、甘草补心益气,桂枝、丹参桃仁活血化瘀,通脉止咳,参三七益气活血止血,葶苈子、桑白皮、茯苓泻肺祛痰化饮,附子温阳,麦冬滋心阴,二味均为治心病常用药物,配伍得当,不燥不腻,既可收强心之效,又可防心阳之虚,诸药合用,共奏补心益气,活血泻肺,化饮止咳之功。 气虚甚者,红参重用,加黄芪,瘀血甚者,加赤芍,地龙(血压低者不加),阳虚者,重用附片,甚则加干姜,阴虚者,重用麦冬,加玉竹,咳不止者,加车前子,心痛、心悸甚者,加血竭(分冲),若病情严重,则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表现

咳时心胸部疼痛,喉头似有物梗阻,甚则咽喉肿痛。

病因

心咳是由心病传于肺所引起的一种内伤咳嗽,属五脏咳之一。病机多为心气不足,心血瘀阻,通过"百脉"而病传于肺,血瘀津停为饮,肺气郁而上逆所致。

备注

心咳,为病名。咳则心痛,喉中如梗,甚则咽肿的病症。 《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十咳之一。 《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五嗽之一。 《叁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喜伤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