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结核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肺结核、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低热、乏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疲乏、痰多、痰中带血、无力。

治法

早期治疗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剂量适宜既能发控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病人又能耐受,毒性反应不大。如剂量不足,则不仅治疗无效,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联合用药这是因为: (1)菌群中各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一,有不同比例的自然耐药变异菌存在,联合用药可防止产生耐药。 (2)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的细菌,细胞内及细胞外的菌群选药,以达到强化疗效作用。联合用药要选有协同作用者联用,如 INH联用 RFP或 PAS, RFP联用 EB。 但下列情况某些药物最好不联用: (1)副作用相同者, (2)有交叉耐药者, (3)有拮抗作用者, (4)效力均太弱者。 规律用药用药不能随意间断,否则易产生耐药菌株,至于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规律,不属随意间断问题。坚持全程为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化疗要支持全程。近十余年出现了短程化疗,无论短到9个月或6个月,仍要坚持全程。分段治疗不论传统的长程疗法或新出现的短程化疗,均要分阶段治疗,即: (1)强化阶段。选用强有力的药物联合治疗,以迅速消灭敏感菌及生长分裂活跃的细菌,并使可能存在的耐药菌有效地得到传统化疗时强化阶段一般为半年,短程化疗则为2-3个月。这是化疗的关键阶段。 (2)巩固(继续)阶段。目的在于清除持存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传统化疗一般为半年,甚至4个月。短程化疗是近十余年来出现的新方案。其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药物对生长敏殖旺盛、代谢活跃和结核杆菌不早期杀菌作用,防止耐药菌发生,药物对生长敏殖低下、代谢缓慢的结核杆菌(持存菌)有灭菌作用,可防止复发。 因此,短程化疗的选药原则为: (1)针对分裂活跃代谢旺盛细菌要用杀菌药中强有力的药物,如 SM、INH、RFP, (2)要考虑应用对持存结核菌有效的灭菌药物,以防止复发,如 PZA、RFP和 INH, (3)抑菌药如 EMB、PAS、ETH、TB1不适于短程化疗。 小儿短程化疗选药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小儿结核病多为新近感染,尤多为血行播散,所以防治脑膜受侵最为重要。首先要选用易透过脑膜进入脑脊液的药物,如 INH、RFP及 ETH,而不用 EB。 (2)急性血行播散时最好选用能杀死生长敏殖活跃细菌的药物,如 SM。 (3)结核性脑膜炎时应考虑应用能注射的抗结核药物,如 SM。 (4)小儿原发耐 INH和 SM的结核杆菌感染较成从多见。除根据传染源治疗效果选药外,应选择可能敏感的杀菌药,如 RFP及 PZA或 ETH及 EB。 (5)急性结核感染时单核细胞多受累,故应重视使用能进入细胞内的杀菌药(如 PZA)。 (6)结核杆菌繁殖周期为14-22h,所以可每日1次投药。已证明 INH顿服的高峰浓度比日服多次的常规方法的恒定浓度更为重要。所以全日剂量1次顿服,既能提高疗效,又可保证执行坚持用药。药物种类抗结核药物按优劣顺序分为甲、乙、丙3类:甲类药物:有异烟肼及利福平。乙类药物有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卡那霉素、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紫霉素和卷须霉素。丙类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氨硫脲。 由临床经验证明,小儿结核病化学疗法的效果良好。根据药物的疗效及毒性反应大小,对抗结核药物的评价如下: (1)一等一级,为异烟肼和利福平,一等二级为链霉素,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和乙胺丁醇。 (2)二等:为对氨基水杨酸钠、卡那霉素、卷须霉素、紫霉素及环丝氨酸。 (3)三等为氨硫脲。

临床表现

(1)结核过敏表现如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瘰疬样面容、结核性风湿病(Poncet's关节炎)等。 (2)发热起病急者可伴高热、热型波动甚大,常为严重的进行性结核的表现,如粟粒型结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数病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著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发热明显,但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为结核病的特点。 (3)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以及盗汗、颜面潮红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4)慢性中毒症状如食欲不振、消瘦疲乏无力、性情改变、发育迟缓等。 (5)呼吸道症状除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阵发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以及胸腔大量积液可引起相应症状及体征处,一般呼吸道症状不多。可无或甚少阳性体征表现。呼吸道症状、体征与X线改变不一致为其特点。 (6)全身淋巴结肿大早期结核中毒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质软。慢性结核中毒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供诊断参考。

病因

结核病发病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明显下降。但近10年来在艾滋病(AIDS)高发区如北美、非洲等地结核病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有卷土重来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是一个常见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400万新发现痰菌阳性(传染性)及300万-400万痰菌阴性(非传染性)结核病人,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约200万-300万人。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