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症、膀胱、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便秘、尿潴留、瘫痪、大便失禁、尿急、尿频、尿痛、小便困难、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夜尿多、遗尿。

治法

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保护上尿路功能,防止发生肾盂肾炎、肾积水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采用各种非手术或手术方法减少残余尿量,残余尿量被消除或减至很少(〈50mL)之后可减少尿路并发症。 1.非手术治疗 (1)导尿无论是以促进储尿还是排尿为目的,间歇性导尿都能有效地治疗神经肌肉排尿功能障碍,免除了长期带导尿管甚至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痛苦,并为进一步治疗(膀胱扩大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创造了条件。 (2)辅助治疗 1)定时排空膀胱, 2)盆底肌肉训练, 3)训练"扳机点"排尿, 4)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装置。 (3)药物治疗 1)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的药物,如 M受体阻滞剂。 2)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药物,M受体激动剂。 3)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 4)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α受体激动剂。 5)减少尿液产生的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等。 6)其他药物。 (4)针灸疗法针灸治疗糖尿病所致的感觉麻痹性膀胱有较好效果,对于早期病变疗效尤其显著。 (5)封闭疗法此法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肌反射亢进),封闭后效果良好者,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排尿障碍症状明显好转。少数患者在封闭1次之后,效果能维持数月至1年之久。这些患者只需定期进行封闭,无需采用手术。 (6)膀胱训练和扩张对尿频、尿急症状严重,无残余尿或残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疗。嘱患者白天定时饮水,每小时饮200mL。将排尿间隔时间尽力延长,使膀胱容易逐步扩大。 2.手术治疗其作用是提高膀胱顺应性及容量,改变膀胱出口阻力。需经非手术治疗证明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行。下尿路机械性梗阻患者应考虑首先去除梗阻因素。手术方法分为治疗储尿功能障碍的术式,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术式、同时治疗储尿和排尿功能障碍的术式和尿流改道术式四大类。

临床表现

1.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下尿路 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 (2)性功能障碍 症状:生殖器区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碍、性高潮异常、射精异常、性欲减退等。 2.其他症状除排尿症状外,可伴有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肢体瘫痪等。

检查

1.体格检查 (1)肛门括约肌张力试验肛门括约肌松弛,表示脊髓中枢不活动或活动降低,肛门括约肌收缩过强,表示脊髓中枢反射亢进。 (2)肛门反射试验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如肛门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 (3)球海绵体肌反射试验刺激阴茎头或阴蒂,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 2.冰水试验如果脊髓中枢以上损伤,向膀胱内注入冰水后,数秒钟内将冰水有力喷出;脊髓中枢以下损伤,无此反应。 3.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反映逼尿肌反射亢进或逼尿肌无反射及尿道括约肌功能。 4.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可见膀胱壁小梁形成,憩室及典型的圣诞树样膀胱,动态观察可见逼尿肌异常收缩,逼尿肌收缩与尿道内外括约肌间的协调关系异常,剩余尿量增加等。 5. CT、MRU及核素检查能清晰的显示上尿路解剖及功能信息。 6.膀胱尿道镜检查可了解膀胱尿道形态,伤口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等。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如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超声检查、膀胱造影和尿道造影、CT及 MRU等检查,有助于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继发的损害程度和疾病进展,并可显示尿路结石。膀胱尿道镜检查可确定膀胱流出道梗阻的程度,在低张性膀胱恢复期进行一系列的膀胱内压描记检查,可提供逼尿肌功能能力指数,进而表明康复前景。尿流动力学测定,括约肌的肌电图以及尿道压力图检查,均有助于诊断。肾功能检查,反应上尿路功能受损程度。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及尿培养阳性。

病因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