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虚证面痛
小结
本刮痧法可用于:虚证、头面痛。
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虚证面痛。滋阴泻火,通经止痛。
补刮督脉从百会穴经上星穴至印堂穴的循行线,不必出痧;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穴至悬颅穴的连线、从攒竹穴经鱼腰穴至瞳子髎穴的连线、从鼻翼旁迎香穴由内向外经颧髎穴至下关穴连的连线,均不必出痧;角揉风池;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角揉合谷、三阴交;补刮足少阴肾经阴谷穴至太溪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太溪。 遇劳发作或加剧者,加角揉气海、足三里穴。
1.刮痧对面痛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应,尤其对原发性面痛疗效更为突出。严重疼痛频发者,应配合药物或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2.患者应调畅情志,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面部保暖。 3刮痧后饮用300~400毫升温开水。 4.面痛实证者,可每日轻刮面部患侧,其他部位可间隔2~3日刮痧1次,虚证可间隔4~5日刮痧1次,连续8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周后再行第2个疗程,应连续治疗2~3个疗程。
备注
补刮督脉百会经上星至印堂段,角揉风池,可通经止痛;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至悬颅段、从攒竹经鱼腰至瞳子髎段、从鼻翼旁迎香由内向外经颧髎至下关段,可疏通面部经气,调和气血,通经止痛;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肾俞段,可调理脏腑气血;角揉合谷,可调经止痛;角揉三阴交、补刮肾经阴谷至太溪段、角揉太溪,可滋阴泻火,调和气血。配气海、足三里,可补益正气。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