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肠炎、白细胞减少、感染、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脓血便、水样便。

治法

1.饮食疗法 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应根据个体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轻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可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新生儿,或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盐。 3.药物治疗 病毒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可不使用抗生素。中毒症状明显,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重症患儿可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生虫感染所致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可酌情选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

临床表现

1.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D),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于数日内痊愈,大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度急性起病,或由轻度腹泻转变而来。常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尚可伴有较为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死亡。 (1)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食欲低下,腹泻频繁,一天大便次数10到数十次,大便为水样、含有少量黏液,也可有血便。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由吐、泻及摄入不足导致程度不同的脱水。吐、泻亦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深长,严重者可昏迷。严重腹泻及进食不足亦可导致低钾血症及低钙血症。

检查

肠炎通常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及大便性状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病因往往不明确。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涂片、病毒抗原检测来检测病原体。还必须判定患儿有无脱水及电解质、酸碱紊乱。

病因

小儿肠炎又称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一般指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导致小肠及结肠的炎症。最主要的致病原有:病毒、细菌、原虫、真菌或寄生虫。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本病通常根据症状以及粪便常规即可诊断。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怀疑严重脱水的患儿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