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肺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3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乏力、腹胀、咳嗽、面色白、面色无华、气喘、气短、食欲不振、痰白、痰多、痰湿、痰稀、自汗、动辄加重、脉细弱、舌质淡、苔白滑、语声低微、补脾益肺。

脾俞肺俞足三里膻中气海

材料获取与鉴别


培土生金,运化痰湿。主治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咳嗽气喘,痰多稀白,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动则自汗,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

针用补法

各家论述

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有因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者;有子病及母,子盗母气者;但以土不生金者多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为脾虚失运的代表证。土不生金,是脾虚化源不足,导致肺气不足,宣降失调,故咳嗽气喘,脾肺气虚,津液输布失调,或为水肿,或为吐痰清稀而多。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动则自汗,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皆为气虚之候。脾俞:补之以健脾益气、运化水湿。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腑病取合可健运脾胃、消胀除满、祛湿化痰。肺俞:取之以补益肺气,止咳平喘。膻中、气海:膻中以通调上焦心肺之气而见长,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医宗金鉴》指出,膻中主治“哮喘,肺痈,咳嗽,气瘿等证”​。气海既可补气,又可与膻中相配,一上一下,斡旋一身之大气,调和气机,使气息均匀,人即康泰也。

临床应用

1.咳喘而痰多清稀者加丰隆、阴陵泉以利水除湿、化痰止咳。 2.水肿加阴陵泉、水分以利水渗湿消肿。

备注

1.脾俞、膏肓俞、气海、太渊、丰隆。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2.肺俞、膻中、足三里、胃俞。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3.耳穴:脾、肺、大肠、肾上腺。毫针刺法,或耳穴贴压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