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肛门、下垂、湿疹、直肠脱垂、腹泻、肛痒。
治法
直肠脱垂的治疗依年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肠脱垂的诱发因素,幼儿直肠脱垂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的黏膜脱垂多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应注意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直肠复位,防止水肿、嵌顿。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垂程度和手术治疗后复发。可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止脱垂。 2.胶布贴合法适用于幼儿早期直肠脱垂。将脱垂直肠复位后,做直肠指检,将脱垂肠管推到括约肌上方,取俯卧位,用纱布卷堵住肛门,再将两臀部靠拢,用胶布固定。 3.药物治疗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内,或骨盆直肠间隙与直肠后间隙,使黏膜与肌层,直肠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常用硬化剂为5%石炭酸植物油、5%盐酸奎宁尿素水溶液。对儿童与老人疗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复发,不适合Ⅲ度直肠脱垂的患者。 4.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复发率。手术途径有4种: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和经骶部。前两种途径应用较多。经腹部手术中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肯定。术中游离直肠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将直肠、乙状结肠固定在周围组织上,主要为骶前两侧的组织上,注意勿损伤周围神经及骶前静脉丛,可同时缝合松弛的盆底筋膜、肛提肌,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经会阴手术操作安全,但复发率较高。可将脱出的直肠甚至乙状结肠自肛门直接切除缝合。直肠黏膜脱垂可采用痔环行切除术方法切除脱垂黏膜。年老、体质虚弱者可简单地行肛门环缩术,即用金属线或涤纶带在皮下环绕肛门,2-3个月后取出皮下埋置物,使肛门缩紧以阻止直肠脱垂。 5.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治疗直肠脱垂多采取直肠固定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临床表现
临床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外,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不能自行回复等为特征的肛肠病。
检查
1.直肠指诊直肠指检时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患者用力收缩时,仅略有收缩感觉。 2.排便造影检查对诊断直肠内脱垂有重要价值,漏斗征、锯齿征、宝塔征是直肠内脱垂在排粪造影X线片上的特异性征象。 3.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直肠黏膜状况,可辅助鉴别直肠脱垂与环状痔和直肠息肉。
病因
因肺脾肾气虚,中气下陷,固摄失司所致。
疾病预后
脱肛一般指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prolapse)。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女性。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通常5岁前可自愈。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并不多见,如直肠反复脱出可导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并有引发直肠溃疡、出血、狭窄和坏死的危险,需手术治疗。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