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炎症、胰腺、细脉、ST段上移、ST段下移、ST段延长、癌胚抗原升高、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尿糖阳性、血钙降低、血红蛋白减少、血钾降低、血镁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糖升高、低蛋白血症、胸水、鼻青、恶心、发热、腹痛、腹胀、腹胀腹痛、甲红、冷汗、面苍白、纳差、呕吐、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瘦、血压降低、厌油。

治法

(一)急性胰腺炎 1.一般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禁食、鼻胃管减压持续胃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给全胃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但宜同时给解痉药。禁用吗啡,以免引起 Oddis括约肌痉挛。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胃管减压、H2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生长抑素等,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5)营养支持早期禁食,主要靠完全肠外营养(TPN)。当腹痛、压痛和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可恢复饮食。除高脂血症病人外,可应用脂肪乳剂作为热源。 (6)抗生素的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胰腺或胰周坏死时,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经肠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细菌感染。 2.手术治疗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诊断不确定,继发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应手术治疗。严重者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 (1)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以便术后持续灌洗,然后将切口缝合。 (2)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创口部分敞开引流术。术中可同时行胃造瘘、空肠造瘘(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及胆道引流术。偶有单发脓肿或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可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伴有壶腹部嵌顿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72小时内)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取出结石,畅通引流,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作胆囊切除术或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经纤维十二指肠镜 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二)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应予以病因治疗,如治疗胆源性疾病,戒酒,饮食疗法,少量多餐、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补充胰酶,控制糖尿病,营养支持疗法。必要时行胰管引流术和胰腺手术。

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胰腺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体征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如感染严重,白细胞总数增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2.血、尿淀粉酶测定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淀粉酶值在严重坏死型者,因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并无增高表现。如淀粉酶值降后复升,提示病情有反复,如持续增高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当测定值>256温氏单位或>500苏氏单位,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才有意义。 3.血清脂肪酶测定 其值增高的原因同淀粉酶,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5-10天,对较晚患者测定其值有助诊断。 4.血清钙测定 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升(8.5mg/Dl)。在发病后两天血钙开始下降,以第4-5天后为显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升(7mg/Dl)以下,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5.血清正铁蛋白(MHA)测定 MHA来自血性胰液内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素,在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正铁血红素,被吸收入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红蛋白。重症患者常于起病后12小时出现 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为阳性,水肿型为阴性。 6. X线检查 腹部可见局限或广泛性肠麻痹。小网膜囊内积液积气。胰腺周围有钙化影。还可见膈肌抬高,胸腔积液,偶见盘状肺不张,出现 ARDS时肺野呈"毛玻璃状"。 7. B超与CT 均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

病因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