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劳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劳证、脾虚、劳证、饱胀、便溏、不能举、骨节酸痛、毛发干枯、面萎黄、呕吐、舌强、身目发黄、食入不化、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手足厥冷、体重下降、吞酸、吞咽不利、脘腹痞满、消瘦、泄泻、心腹痛、胀气、肢倦。
临床表现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 《外台秘要·脾劳实热方》:"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悉痿黄,舌木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又:"脾劳虚损,消瘦,四肢不举,毛悴色夭,牛髓补虚寒丸。"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五劳证治》:"茱萸膏,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
病因
指因饮食劳倦伤脾所致的病证。元气静则神藏,动则消亡,若劳倦过甚,饮食不节,二者皆使脾之元气受伤,不能舒发,以致饮食不化,泄泻频作,血气不生,肌肉不长,况脾者肺之母,脾气衰惫,则肺失所资,津液不生,日成枯涸,咳嗽殊甚,劳斯成矣。
备注
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于脾,是以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以顺其根本矣。肝心为阳,脾肺肾为阴。逆其根则伐其本,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不安,承气泄实热,半夏汤方:半夏、宿姜、茯苓、白术、杏仁、竹叶、橘皮、芍药、大枣。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消食,膏酒方:猪膏、宿姜、吴茱萸、白术。上四味,捣茱萸、术等二物,细细下筛为散,纳姜汁膏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日再。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