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休克、高热、寒战、呼吸急促、血红蛋白尿、血压降低。
治法
本病治疗原则 为及早诊断,一旦判断可能为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并对症治疗,缓解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治愈。 治疗目标: 通过停止输血及对症治疗,缓解症状,阻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可起到解热镇痛作用,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糖皮质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用于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在内的免疫相关性输血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大剂量应用时易引起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还可能并发感染。 其他治疗: 停止输血:一旦怀疑输血反应,应首先停止输血,并予以生理盐水冲管。 对症治疗:对发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进行机械辅助通气,休克患者进行液体扩容补充血容量,感染患者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低体温患者进行加温保暖治疗等。
临床表现
发热反应:输血过程中出现畏寒、寒战、高热; 过敏反应:皮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皮肤局部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溶血反应:静脉红肿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酸背痛、头痛胸闷、血压下降; 细菌污染反应:可有烦躁、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表现; 循环超负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有血性泡沫痰。
检查
多数输血反应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病史进行诊断,部分输血反应可进行以下检查进行诊断: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型:再次对血袋内血液与受血者血液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型,用于判断配型是否正确,如配型不符,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溶血反应。 细菌涂片及培养:对血袋内血液进行细菌涂片及培养,用于判断有无细菌污染,用于诊断细菌污染反应。
病因
不同类型输血反应的病因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免疫反应: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产生以抗 IgA抗体为主的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可导致过敏反应;若体内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与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发热反应。 血制品遭到污染:血制品或输血器具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染可引起发热反应;若被细菌污染,可发生细菌污染反应;若供血者本身有传染性疾病,则可通过输血传播。 血型不合:误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可导致溶血反应,以 ABO血型及 Rh血型为主,短期内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也可能因多名供血者之间血型不合引起溶血反应。 血制品保存或处理不当:血制品保存运输不当、输注时加入对红细胞有损害的药物,可导致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输血不当:一次性输注大量血制品,可因所输入的血制品中枸橼酸过多导致碱中毒及低钙血症,而钾离子过多则可导致高钾血症;大量输注低温血制品可导致低体温;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备注
输血反应是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的,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或受血者机体免疫反应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输血当时或输血后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输血后几天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