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痢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虚脉、便黄、便绿、发热、烦渴、滑泄、里急后重、脉无力、黏液便、脓血便、脐腹痛、下利脓血。
治法
治法方药:《时病论》卷三以初起者为实,日久者为虚,脉实有力者为实,脉虚无力者为虚。
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表现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同时可兼见其余各种痢疾的临床表现,如发热、里急后重等。
病因
五色痢是痢疾的一种,痢疾古代又称为肠澼,最早见于《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人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杂痢谓痢无定色,或水谷,或脓血,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变杂无常,或杂色相兼而痢也。"从描述上来看,杂痢类似于五色痢。 《时病论·五色痢》:"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若有脏腑尸臭之气则凶。因于用滞涩太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伤脏气也。"提出了五色痢的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五色痢是一种杂具各色的痢疾,因为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属邪气深重,五脏皆败的表现,故预后不良。本病可见于现代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备注
(1)补火生土法:淡附片肉桂菟丝子破故纸吴茱萸益智仁苏芡实莲子肉。 (2)清痢荡积法广木香黄连生军枳壳黄芩白芍粉甘草葛根鲜荷叶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