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糖尿病、肾病、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尿肌酐升高、尿糖阳性、血尿素升高、血清胱抑素C升高、血糖升高、蛋白尿、尿毒症、贫血、肾衰竭、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糖、高血压、水肿、血压升高。
治法
糖尿病肾病治疗依不同病期而异。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控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 mHg。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克/(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克/(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宜补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糖尿病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5.器官移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肾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美国约占肾移植病人的20%。近年来尸体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为79%,活体肾移植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仅43%。活体肾特别是亲属供肾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但糖尿病肾病病人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胰肾双器官联合移植有可能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因此病人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肾移植者。
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病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 GFR高出正常水平。肾脏病理表现为 GBM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开始下降到正常。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本期病人血压升高。经 ACEI或 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理上出现典型的 K-W结节。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 GFR下降而减少。病人一旦进入 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 GFR<10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肾病则不明显。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密切。微量白蛋白尿不仅表示肾小球滤过屏障障碍,同时还表示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发现其与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与一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比,其水肿程度常更明显,同时常伴有严重高血压。由于本病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跨膜压高,加之肾小球滤过膜蛋白屏障功能严重损害,因此部分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亦可有大量蛋白尿。
检查
1.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 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3.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4.尿素氮、肌酐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5.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 GFR增加;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 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病因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时间患糖尿病而导致的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降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