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白睛淡红、鼻干、眵黏、眵少、睑红、口干、目干、目涩、目痒、羞明、灼热。

治法

白涩病辩证要点本病须根据局部与全身情况分清实证、虚证。邪热留恋或脾胃湿热时,眼涩痛,白睛微红,有少许眼眵,属实热证。肺阴不足时,眼干涩畏光,久视易疲劳,咽干舌燥,肺虚弱时,眼干涩羞明,视物疲劳,体弱神疲,肾阴虚时,眼干涩畏光,泪少,视物欠清,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白涩病治疗原则 实证宜清热祛湿,虚证宜养阴益气。此外本病迁延日久而致气血瘀阻,脉络不畅,见眼涩痛明显,睑内及白睛红赤显著,赤脉粗大而迂曲者,需加强应用活血祛瘀法。白涩病证治分类 (一)邪热留恋症状: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以致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亦轻度红赤,可有少量眼眵及畏光流泪,干涩不爽。

临床表现

临床以白睛赤脉隐隐,干涩不爽,频频眨目等为特征的白睛病。

检查

1、眼部检查 白睛赤脉隐隐;或白睛不红不肿,胞睑内面红赤;或睑弦红赤、增厚,睑弦有黄白色分泌物堆积;或目珠干燥而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 2、辅助检查 (1)泪液分泌量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TI和 STII小于10mm/5min为异常。 (2)泪膜破裂时间(BUT)小于10秒;泪河线宽度小于0.3mm。 (3)泪液渗透压测定利用冰点-渗透压测量仪进行检测,一般大于312m Oms/升可诊断为干眼症。 (4)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 (5)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为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鱗状上皮化增加。 (6)必要时做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测定和血沉检查。

病因

因肺阴不足,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目失濡养,或湿热蕴结所致。

疾病预后

1、风沙尘埃侵袭日久或久留于干燥环境等,化燥伤津,加之素有肺阴不足,内外合邪,燥热犯目所致。 2、平素情志不舒,郁火内生,津伤血壅,目失濡养。 3、久病或年老体衰,或过用目力,劳瞻竭视,导致气虚津亏,精血不足,目失滋养。 4、风热赤眼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所致。 检查

备注

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以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则视物昏朦为主症的眼病。又名干涩昏花。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