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血型不合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妊娠期、堕胎小产、黄疸、贫血、心力衰竭、喘息、唇青紫、肝肿、脾肿、气喘、水肿、心率加快、早产。
治法
本病治疗的重点是采取综合措施以减轻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发主核黄疸。 1、严密监护黄疸的进展情况,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血清胆红素上升到20mg/Dl的危险界限。 2、药物疗法加速胆红素代谢、排泄、或减少溶血: a.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强的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血浆、血蛋白和葡萄糖。 b.口服苯巴比妥。 c.中药如三黄汤,(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菌陈、山橙),或静脉滴注菌扼黄注射液(含菌陈、扼子与大黄),均有利湿、解毒、利胆、降低胆红素的作用。 3、纠正酸中毒。因酸中毒可加重病情。 4、纠正缺氧,注意保暖和供给足够的营养。
临床表现
ABO和 Rh等不合的溶血症状基本相同,只是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前者轻,病情进展较慢;后者重,病情进展快。 1、轻型者,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无异,1-2天后逐渐出现黄疸和贫血,程度日益加深,或稍有嗜睡拒食,这种病例甚易误诊为主生理性黄疸。 2、重型者,因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现贫血、全身水肿、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致成死胎、流产或早产。有的出生时因贫血、水肿、心力衰竭而死亡。黄疸由于胎内红细胞破坏分解的胆红素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而甚少见。出生后随着抗体对红细胞破坏的强弱而决定黄疸出现的早晚和进展的快慢。出现越早,进展越快,反映病情越重,黄疸的加深往往是与时俱增。此时相应的表现有嗜睡,拒食,拥抱反射由强转弱,贫血,肝脾肿大渐趋明显,黄疸的色泽也由澄黄转为金黄。若不积极治疗,血清游离未结合胆红素上升到342μmol/升(20mg/Dl)以上可引起脑神经细胞核黄染的胆红素脑病症状,此时拥抱反射消失,哭声尖叫,甚至有强直性抽搐,惊厥及角弓反张等症状,最后死亡。这种病例过去常被误诊为新生儿败血症,如幸免于死,以后可遗留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及听觉丧失等后遗症。 3、出生前即疑及本病者,出生时要注意胎盘水肿,胎盘与新生儿体重满1∶7,甚至1∶1.3-4,羊水也带黄色。
病因
也称为溶血病,胎儿从父亲和母亲的基因中各接受一半的基因成分,胎儿红细胞可能携带来自父体的抗原,表现出来的胎儿的血型不同于母体。当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后,诱导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血液循环后,结合胎儿的红细胞,使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母胎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同种异源免疫性疾病。本病以 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 O型,胎儿为 A型或 B型。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