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腹泻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5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营养不良、腹泻、精神萎靡、呕吐、食欲减退、水样便、小便失禁。

治法

对因治疗 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立即停用抗生素或调整原来使用的抗生素,可遵医嘱添加益生菌,如双歧杆菌。 2、乳糖不耐受者需剔除食物中的乳糖。 3、过敏导致的腹泻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4、慢性胰腺炎可补充胰酶等消化酶。 5、炎症性肠病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6、消化道肿瘤应手术切除或化疗,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用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辅助治疗。, 对症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谷氨酰胺是体内氨基酸池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它虽为非必需氨基酸,但它是生长迅速的肠黏膜细胞所特需的氨基酸,与肠黏膜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有关。因此,弥漫性肠黏膜受损或肠黏膜萎缩者,谷氨酰胺是黏膜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可补充谷氨酰胺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1、解痉剂 伴有痉挛性腹痛时医生可能会给予解痉剂阿托品。 2、止泻药 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腹泻的病理生理特点,酌情给予止泻药,如具有收敛、吸收、保护黏膜作用的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炭,可以减少肠蠕动的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抑制肠道过度分泌的消旋卡多曲、生长抑素,中医药小檗碱。对于感染性腹泻,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不宜选用止泻药。 3、抗菌药物 感染性腹泻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细菌感染者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鉴于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于严重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腹泻,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并对大环内酯类敏感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硝唑尼特对病毒性腹泻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关药物 生长抑素、阿托品、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炭、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旋卡多曲、小檗碱、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阿奇霉素、硝唑尼特。

临床表现

1、排便次数改变 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急性腹泻每天排便数次甚至数十次。 2、粪便性质改变 粪质稀薄或呈水样便,便中亦可带黏液、脓血。 3、腹痛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尤其是感染性腹泻较为明显。小肠疾病的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结肠病变疼痛多在下腹,便后疼痛常可缓解。 4、里急后重感 即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 5、其他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呕吐等。

检查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包括生命体征、脱水、营养、贫血情况以及皮肤有无潮红、出血,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2、腹部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者腹部外形,触诊判断有无腹部肿块、压痛等,听诊判断肠鸣音有无异常。 3、直肠指检 对于慢性腹泻伴大便出血者尤为重要。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医生会将患者大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粪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体有重要意义,单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右旋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 2吸收试验等有助于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4、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多,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 5、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者,医生会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6、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7、血胃肠激素或多肽测定 对于诊断和鉴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有重要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钡剂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评估肠道动力状态等。 2、超声检查 可了解有无肝胆胰疾病。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肠道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观察肠壁、肠腔形态。胰胆管磁共振成像对诊断胰胆管、胆囊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4、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 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有价值。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有助于发现早期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其他检查 1、胃肠镜检查 对上消化道、结肠肿瘤和炎症等病变引起的慢性腹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2、胶囊内镜 是诊断小肠病变最重要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可用小肠镜取活检及吸取空肠液进行检验和培养。

病因

腹泻常见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非感染因素则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气候因素、疾病因素。

预防

1、一般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2)不吃放置时间过久或变质过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尽量少吃生冷食物。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被,避免受凉。 2、疫苗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疾病严重程度,WHO近年来推荐优先开发的细菌性腹泻疫苗包括霍乱疫苗、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疫苗、痢疾疫苗和伤寒疫苗等。但由于引起细菌性腹泻病原体较为复杂、对腹泻病危害的认知不足、疫苗研发难度大、利润率低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在国内可使用的细菌性腹泻疫苗种类有限,仅有霍乱疫苗和伤寒疫苗上市使用。 (1)霍乱疫苗:为口服灭活菌体疫苗,主要有两类, 一是含有灭活霍乱弧菌全细胞并加入重组霍乱毒素 B亚单位的疫苗(RBS/WC); 二是含有霍乱弧菌灭活菌体,但未添加 B亚单位的疫苗。这些疫苗主要应用于2岁以上人群。目前我国上市应用的是r BS/WC疫苗。 (2)伤寒疫苗:目前国际上具有可靠安全性和效力的伤寒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注射用 Vi多糖疫苗,另一种是口服的 Ty21a减毒活疫苗。我国现有的伤寒疫苗为伤寒 Vi多糖疫苗。主要应用于2岁以上人群,主要优点是不良反应低、单一剂量接种、稳定耐热、易保存运输、有至少维持2年的保护效果。

备注

腹泻(Diarrhea)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发生变化。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不成形,稀溏或呈液状,有时含有脓血或带有未消化物及脂肪。依据病程、发病的缓急和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引起腹泻的原因较多,不仅肠道本身的疾病可引起,肠外的乃至全身性疾病、损伤等都可引起腹泻。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