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痔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耳道、赘瘤、耳聋、耳塞、红肿、听力下降、微痛。
治法
1、吹药 耳痔属息肉、肉芽者,先清除耳道脓液,再吹枯轻散与氯冰散,每天1次。 2、涂药 耳痔较小者,可用硇砂散、蟾酥丸、鸦胆子油之类,涂于耳痔表面,每天1次,至耳痔脱落。 3、可借助西医方法进行烧灼或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临床以耳内赘生蕈状小肉团,不痛、无化脓溃烂等为特征的耳部瘤病。
检查
以耳内赘生蕈状小肉团,不痛,无化脓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None
耳挺
病因
因湿热痰火上逆,气血瘀滞耳道所致。
疾病预后
本病多因久病脓耳、耳疮,或挖耳损伤,复染湿热邪毒,久郁于耳,日久变生耳痔。其脏腑病机常与肝、肾、脾胃有关。 1、湿热熏耳:多因脓耳久治不愈,邪毒滞留,肝胆、脾胃蘊热之邪上干,或肝肾阴虚,虚火上于,与湿浊邪毒互结,熏蒸耳窍,日久变生耳痔。 2、痰浊结耳:多因饮食不节,嗜食醇酒、炙煿厚味,脾胃受损,痰热内生,循经上干,郁结于耳,日久变生耳痔。
预防
1、积极防治和早期治愈耳疮、脓耳等病,以免引起耳痔。 2、戒除挖耳等不良习惯,以免引起耳痔。
备注
耳痔,中医病名。是因湿热痰火上逆,气血瘀滞耳道所致。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