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醒神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大便秘结、昏迷、面色红、烦躁不安、呼吸气粗、口唇色紫、脉沉滑、脉弦数、舌质红、舌质紫黯、苔薄黄、苔黄腻、握拳、小便不利、牙关紧闭、醒神。
水沟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开窍醒神。主治昏迷。骤然神志昏迷,烦躁不安,面赤唇紫,呼吸气粗,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红或紫黯,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沉滑。
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或流眼泪为佳。十二井用点刺出血法。但不必悉用,每次选2~3穴即可,出血量不应少于5~10滴。
各家论述
本证见于诸多疾病之中。或为阳热亢盛,壅闭心窍;或为气机逆乱,神明无主所致。 水沟:属督脉,且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调阳气,开窍通闭,而复神明,为开窍醒神之要穴。 十二井:为阴阳经脉交通脉气之处,通三阴三阳。放血可使邪热随血而泻,调阴阳以清热泄邪,开窍启闭。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属土,又为肝经原穴,肝经上颠,泻太冲以平上亢之风阳。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且该穴居于虎口,为人体气血之大关,又善息风镇痉、醒脑开窍。与太冲合称四关,泻肝理气,散结通闭,解郁利窍,疏调一身气机。
临床应用
本方为开窍醒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于阳热亢盛,壅闭心窍,或为气机逆乱,神明无主所致的诸多疾病之中。以神昏或恍惚,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拘紧,或昏愦,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脉象虚弱无力或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常用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休克、溺水、癔症发作、癫痫发作、小儿急惊风及低血压、低血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出现晕厥者。在窍闭神昏的基础上,若以下症状突出,可灵活加减变化。1.高热神昏、惊厥加背部走罐或在大椎刺络拔罐以泻其热。督脉为“阳脉之海”,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故高热惊厥与督脉关系最密切。大椎为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而督脉为诸阳之会,统摄全身阳气,可泄阳明里热,治疗高热诸证。 2.中风,休克加内关、三阴交以滋阴潜阳,醒神开窍。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又与冲脉合于胃心胸,冲为血海,故该穴具有通调三焦气机、行气活血、通行心包脉、豁痰开窍之功效,可治疗邪陷心包,心神逆乱之中风、休克。 3.痰涎壅盛加丰隆以祛痰。丰隆为胃经络穴,别走脾经,可通达脾胃两经经气,阳土、阴土之气皆会于此穴,阴主运,阳主化,故本穴有涤痰化浊的作用,本穴既可涤有形之痰,又可除无形之痰,为治痰之要穴。
备注
1.印堂、四神聪透百会、大椎、风府,用泻法。 2.内关、水沟、足三里、关元、涌泉,用泻法。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